譚昭并不認識什么鐘子樓,若是他一個人,就直接飛檐走壁過去了,可惜身邊還有個新朋友,便由新朋友帶路過去。
鐘子樓是圣祖開國年間,在朱雀大街的街頭設立的民間舉薦機構。
說是這么說,普通百姓文墨不通,真正舉薦的當然更多的是書生舉子們,后來這里就漸漸變成了只有讀書人才能來的地方。
所謂舉薦有推舉、諫言之意,但現在更多是諫言的功能,反正統治者看不看是一說,書生們群情激奮時,鐘子樓就是個極好的去處。
而鐘子樓的對面,就是狀元樓,這會兒三層樓都坐滿了人,當然大部分都是來湊熱鬧的。
“他們這是準備做什么”
周叔頤在書院里讀書,消息還是很靈通的“應該是準備聯名上書從嚴處置合川,再有華海觀在本朝地位非凡,它出了此等敗類,華海觀只是將合川除名,其他沒有半分表示,實難平民怨”
“竟有這等事京中的道觀,地位好高啊。”
周叔頤就解釋“華海觀與本朝圣祖有淵源,地位自然不比尋常道觀,再有京中信眾極多,他們不忿于被合川欺騙,故而想要華海觀給一個說法”
脫粉回踩嘛,譚某人表示他懂,就是不知道鄧繪是怎么操作的了。
兩人被人流擁擠著進了鐘子樓,里面當真是比外面還熱鬧,而且出乎譚昭的預料,站在里面渾水摸魚的,居然還有不少身穿道袍的道長。
“他們是”
“應該是京中其他幾大道觀的道長,往常他們都被合川壓了一頭,現下合川倒了,道門的名聲都因他毀損幾分,他們應該是來你懂的吧”
明白了,他們是來踩著合川上位的,可惜了,鄧道長已經先人一步了。
這可真是好熱鬧啊,譚昭看了看四周,也隨大流在諫言書上寫了名字,順手還添了點建議,反正大家都寫,來都來了,不寫點都對不起他擠這趟人海。
這邊廂書生們意氣奮發,一心是為了陛下和江山社稷著想。
可惜宮里的陛下,卻在收到消息的當場,直接砸了桌上的琉璃燈盞。
“他們這是要干什么造反嗎朕要做什么,還需他們建議”
宮人們跪了一地,各個瑟瑟發抖,沒一個敢撩虎須的。
新帝發了好大的火,可他心里也知道,合川這事兒是不能善了了,短短數日,此案已經鬧得人盡皆知,就算他有心替合川減免罪行,也堵不住這悠悠眾口。
既然如此,他在權衡過利弊后,便決定立刻下旨。
然而御筆監的旨意還沒擬好,華海觀觀主就來了個請求,說是要請鄧道長肅清華海觀的冤孽之氣,如今華海觀烏煙瘴氣,若要還清名于它,找鄧道長是最快的途徑。
新帝也不蠢,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也想探一探這位鄧道長的底細,故而思慮一番,便直接準了華海觀觀主的請求。
但很快,新帝就后悔了,且是腸子都悔青那種。
這世上怎么會有此等給臉不要臉的人什么東西,竟還敢駁皇家的臉面新帝差點兒把嘴都氣歪了。
卻原來華海觀好不容易聯系到鄧繪,鄧真人呢態度卻很曖昧,一會兒不想見人啊,一會兒又說心誠則靈,反正某個不靠譜的譚姓朋友說過,他大可姿態高一些,高人若是太上趕著,就掉價了。
鄧繪一想是這個理兒啊,于是“扭扭捏捏”了三日,這才又出現在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