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絲診脈,顧名思義就是用絲線綁在患者的手腕上,絲線會被脈搏帶動產生振動,從而讓醫者通過診絲完成對患者的診療。
這非常非常考驗醫者的診脈水平,說人話就是,西醫隔著十層棉被用聽診器聽清楚了患者的心音,非常離譜,但藝術來源于生活啊。
譚昭挑好了絲線,似模似樣地坐在了看診的憑幾旁,絲線的一端被宮女牽著系在了張貴妃的手腕上,而另一端則系在譚昭面前的脈枕上。
“小譚大夫,你可以開始了。”
話音落下的瞬間,整個宮殿里安靜極了,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譚昭身上,畢竟能夠懸絲診脈的大夫世上可不多,這么年輕的就更不多了,或者說,根本沒有年輕大夫會懸絲診脈。
譚昭卻非常淡定,這根絲線長度大概四米,中間段并不是繃緊的,而是松松垮垮垂在半空中,但凡有一絲微風,都比張貴妃的脈搏跳動更明顯。
一般來說,疑難雜癥的診治,哪怕是摸脈,經驗老到的大夫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確定病患的病灶,這位張貴妃既然得了太醫院都無法治好的急病,就說明病灶肯定很小眾。
譚昭想了想,很快摸著懸絲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大概小半炷香的時間,他伸手示意宮女將懸絲收起來,然后跟人要了筆墨,要寫下自己的診脈記錄。
他寫脈案記錄的時候,后面三位也相繼開始懸絲診脈。
等到最后一位李神醫結束了診脈,外頭的天已經黑透了,宮門距離落鑰只剩下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但很明顯,貴妃宮的宮人們噤若寒蟬地站著,并沒有要送他們出門的意思。
譚昭明顯感覺到那位李神醫的情緒有些浮躁,雖不明顯,但從他高頻率地抬頭看天可以看出,他似乎在等什么信號。
“小譚大夫,你的脈案寫好了嗎”
譚昭指了指桌上折好的紙“早已寫好了,另外藥方以及服用方法,也寫在里面了。”
宮人奇異地看了一眼這位年輕俊秀的大夫,然后又去問其他人,等收集齊了所有的脈案,便有傳菜的小太監魚貫而入,請他們去偏殿入座吃飯。
譚昭只當沒看到宮人的眼神,畢竟給桌子腿診脈這種事,一回生二回熟嘛,貴妃宮里的桌子腿不懂事生了病,他給的藥方當然是黃花梨木過于嬌貴,換成大紅酸枝即可。
果然,飯還沒吃完,李神醫就被宮人“禮貌”地請走了,很顯然,張貴妃這一出“皇榜尋醫”,看病是假,釣魚才是真的。
而且能說動皇帝下令張貼皇榜,可見張貴妃的本事要么很大,要么就是此事皇帝也知情。聽系統說,老皇帝人老了,想要將朝堂打理干凈再交給太子,但也因此朝堂上黨派動作頻出,難怪什么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幸好啊,系統的任務跟朝堂沒關系,要不然估計
譚昭摸了摸下巴,有些無趣地打了個哈欠,說實在的他對什么朝堂紛爭、內闈宮斗一點興趣都沒有,希望等他出宮的時候,沈
柔章已經解開心結了吧。
“小譚大夫,娘娘有請。”
第二日,宮中便傳出了李神醫在貴妃宮中刺殺當今圣上、圣上病重不醒的消息。
消息一出,朝野震驚,顧命大臣們紛紛入宮求見,可惜圣上只讓太子理國,不見任何朝臣。太子暫理朝政的第一條政令,就是下令收監隨庭以及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