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鶴棲拎著鍋鏟從廚房里走出來,剛剛她一直在廚房里忙活“對啊,貝主編,你覺得這種風格的衣服能滿足你的要求嗎”
貝漣嘴里不吝夸獎“能。非常能。”
“這身衣服,既放棄了上衣下裙,又符合女性審美,還去掉了繁瑣和累贅,便于起臥行動。”
“最妙的是,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民族元素。這些元素讓旗袍和洋裝瞬間區分開來。”
前段時間婦女時報在探討當代女性服飾的改革,彼時貝漣就在想,有什么衣服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呢
現在,答案完美呈現在了她的眼前。
樊向雪的夸獎就更為直接了“如果我是客人的話,我會很愿意買幾身這樣的衣服來穿。”
這種衣服得體又美麗,不僅適合日常出行,也適合出席各種重要場所。
姚容眼眸微彎“聽到你們這么說,我就放心了。”
餃子餡已經調好,幾人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著后續的安排。
這年頭想要做服裝生意,有兩條路子。
第一條路,是開裁縫鋪子。
這種鋪子規模很小,主要是幫熟客定制衣服。
好處是,姚容一個人也可以經營好店鋪;壞處是,產量跟不上,利潤很小。
衣服款式這種東西,其實是非常容易“抄襲”的。
旗袍一旦面世,受到追捧,就會有無數人跟風。
就算姚容這里是第一個設計出旗袍的店鋪,但要是產量跟不上,客人們總不可能為了一身衣服等上幾個月甚至是大半年吧
第二條路,就是開服裝廠。
縱觀民國三十多年歷史,紡織業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滬市這邊大大小小的紡織廠不知凡幾。
服裝廠作為紡織廠的下游產業,卻缺乏核心競爭力。
那些大戶人家不缺錢,更喜歡找裁縫上門定制,或者是去購買西式衣服。
愿意直接購買成衣的,大多是中層和底層人士。
如果想要收割這片市場,成衣的定價就不能太高。
這樣一來,服裝的利潤自然就被削減了。
開服裝廠的好處非常明顯,產量能跟上。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姚容肯定能借此大賺一筆。
但壞處也很明顯,投入大,風險高,服裝廠在吃完旗袍的第一波紅利后,要是不能推陳出新,必然難以為繼。
這兩條路的利與弊都一目了然。
姚容的選擇當然是
接手一家服裝廠,然后自己開廠創業啦
“我和鶴棲已經商量過了。”
“我們的處境再糟糕,也不會比剛逃出葉府那會兒更糟糕。”
“這個服裝廠,就當做是一次嘗試。要是嘗試成功了,自然是皆大歡喜;要是嘗試失敗了,就當做是我們交了一筆學費。”
葉鶴棲點點頭。
那雙遺傳自姚容的眼眸在看向他人時,總會不自覺微微瞪圓。
于是她看人的眼神,總顯得誠懇又堅定。
帶著一種初生不怕牛犢虎的莽撞,也透著一股無懼萬千險阻的勇敢。
畢竟,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穿越回一百多年前。
也不知道自己這場穿越到底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