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她看向姜特“他讓你帶我在村子里轉轉。”
見姜特臉上沒有意外,她沉了聲氣“你早就知道。”
“求之不得。”
“我們可以只在這里坐著嗎”應隱對他亂用的成語避而不應。
“外面太冷。”
“這是命令。”姜特微微躬身,伸出一只手邀請她“我不僅要帶你轉村子,還要帶你回我的房子。”
出了木屋,空曠的山谷間終于見到了人的活動痕跡,通往村子的主干道已被腳步和馬蹄踩出泥濘,一側的溪流中,清澈溪水汩汩流著,淺色山石密布,裹著厚雪的模樣珊珊可愛。
“你想踩雪,還是走路”姜特問。
應隱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雪地里。那雪蓬松,在靴子底下發出咯吱聲。她穿著長筒雪地靴,淺駝色的皮子很快被濡濕成深色。
“你只穿這么多,不冷么”她沒話找話,問姜特。
“不冷。這里是溫暖的冬天。”
應隱瞥他一眼“你對溫暖的理解不對。”
她埋怨得好自然,姜特抬起唇角“在我的家鄉,十月份就該準備轉場了。轉場的途中,我們穿很厚的軍大衣,它們被風雪吹得僵硬,像一塊鐵皮,讓你連彎腰都不行。那樣才叫寒冷,我們頂著那樣的寒冷,從山的這面遷徙向另一面,就是為了找一個風平雪停的地方,那種地方我們叫冬窩子。阿恰布,就是一個冬窩子。所以你了解了這里的冬天只有零下四度,但沒有風,對我來說,就是溫暖。”
應隱禮尚往來地交換她的家鄉“我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在二十五度以上,只有一二月份會有偶爾幾周的二十度以下。”
“所以你和我是不一樣的人。那位尹小姐,也來自你的家鄉”
尹小姐尹雪青,也來自四季溫暖的城市,不過不是寧市,而是在寧市的隔壁。那里煙囪林立,人行天橋四通八達,鋼筋的塔尖高聳,被譽為世界工廠,承接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外貿加工訂單。無數的打工人南下,如浮萍般飄在一個又一個廠房中,輾轉在一間又一間上下鋪的宿舍中,站立在一條又一條流水線前。
那里的月亮,如尹雪青比喻的,像是鐵做的,銀白色如同工人手里打飯的飯盒。
尹雪青來自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有很多像尹雪青一樣的人。曾經她們聞名全國,成為一個城市陰暗文化的象征,后來,她們隱沒到商務ktv里,被上頭的大傘遮著,也有人隱沒到群租的出租屋中,每天迎來送往,當然,更年老色衰的,就隱沒到光照不到的小箱子里,雙手貼著黑色霉跡的墻壁,熟練地軟下腰,一單五十塊。
尹雪青長得像應隱一樣漂亮,所以,她總有向上的出路。她們都有一個夢想,攢夠錢,金盆洗手,回老家蓋房子、結婚生子。這是幾千年下來,她們這行傳承不變的夢想。家鄉有沒有風言風語,不要緊,要緊的是在山村里,父母率先蓋上了光鮮的大房子,走在路上挺直腰桿。春風買來的地位,當然也要春風滿面地受。
三十歲這年,尹雪青終于攢夠了一百萬的私房錢。她是固定做體檢的,不過每次只做特定的幾項。當她決定停止做工時,她用兩千塊做了一次全身體檢,這份報告為她診斷出一種絕癥。發現得太晚,已不太來得及。
“我不太能想象,你要怎么表演她。”姜特誠實地說,口吻輕描淡寫,用詞卻直白辛辣“她很騷,你穿得很嚴實。”
“你覺得我不像她。”
“你像后來的她。最開始的尹雪青,有一種工整的騷浪,肉美,皮美,后來的她,是一種碎掉的干凈。”
“從工整被打碎。”應隱重復了一遍,認真地看向姜特,深深的,久久的,繼而輕微搖了搖頭。
這不是否認,而是她覺得不可思議。栗山哪里找來的人
怪不得,確定女主時,有無數資本帶著雄厚金錢來入股,以圖空降男主,但栗山的話是,沒有人再比他所選定的更天賜。
他們走了二十多分鐘,沿著溪流一直往下,走到了村子的盡頭,才抵達姜特所住的房子。栗山要他熟悉這里,如呼吸吃飯般自然、自在,因此他早早就搬了過來。在這里的生活與他日常無異,喂馬、放羊、歪在榻子上無所事事地打牌,入了夜后喝酒。
男主角和女主角這樣堂而皇之地并肩而行,引來全劇組和村民共同的打量。其實大家都很忙的,無不是手里干著活兒、肩上扛著箱子,但見了兩人,總側面而視。
那是一種不自覺的凝視、觀望與窺探。正如尹雪青和哈英在村子里所遭遇到的一樣。
太陽已攀升中空,天凈無云,筆直地折射在人身上,但應隱在迎來送往的目光中,驀然打了個冷顫。
栗山的安排與訓練不動聲色,反應過來時,他們都已經掉進了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