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兒多好的孩子啊,又忠厚又孝順,人品端正,可偏偏命運不濟啊可惜他身為次子,日后承繼不到賈家的爵位和大部分的財產。銀錢上問題倒是不大,她可以設法從公中挪用,自己的私房日后也留給他,只要她活一天,就沒人能把政兒趕出榮國府去。可讓史夫人頭疼的是,政兒的前程眼下卻不見起色
史夫人頗有手腕,在她的掌控下,賈代善的妾室只生了三個庶女,卻沒有庶子來讓她煩心。賈家是行伍出身,勢力都在軍中,賈代善本人是很有能力的,成為八公之首是當之無愧。只是兩個兒子卻沒有接班的本事,這也是賈代善苦心想要賈家轉型文臣的重要原因。
武勛的重要性和地位在快速地下降,軍中這碗飯是不好吃的,沒有點真本事也無法服眾,光靠著一個祖上名聲可不行。而且,對武人賞賜雖重,處罰也狠,平日里掌握兵權,威風八面的將軍,一場大敗,就有可能讓整個家族遭殃,比如漢朝的李陵。
相形之下,文臣就要穩妥地多,就算平平常常地做官當差,時間門長了,你的同年、老師、上司同僚等,總能建立起個穩定的圈子來,這就是人脈資源啊,可以惠澤后人的,總有幾分香火情吧。還安全得多。不到一定層次,文臣之間門你死我活的爭斗,還真牽扯不到你呢。
所以,賈代善為賈家打算得十分周全。大兒子賈赦繼承爵位,把榮國府安生傳承下去。還想方設法地和文臣張家聯姻,日后張氏生下的兒子就是張家的外孫,不愁張家不出力扶持他;
女兒賈敏嫁給有功名的出息士子,等個一二十年的,想就能出人頭地,反哺賈家了;
次子賈政,只要努力得個功名,賈代善就能幫著他弄個好官職,再娶了王家嫡女,那王氏的兄長王子騰可算是八公中最有出息的后輩了。賈代善可以把在軍中的人脈交給王子騰,換取他對賈家的扶助,王氏子也是王子騰的外甥,也算肉爛在鍋里了。如此一來,賈家就能安枕無憂,保住三代人的富貴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啊,史夫人苦澀地想著。張氏如今與賈家離心離德的,賈家還不敢弄死她。璉兒一天天大了,與祖父祖母和父親都不親近,每日里只在張氏教導下讀書。張家,張家要回來了,那張氏母子越發有依靠了,還會把賈家放在眼中嗎
政兒極好讀書,但考學之路一直卻不順。早年,賈家有個國子監的名額,就給了政兒。政兒也去學了兩年,國子監的先生也道政兒,嗯,學習還是認真的。國子監的監生畢業,天然就等于有了秀才功名了。當然,政兒若是自己去考,也定然能考中的。只是,后來政兒屢次去參加鄉試,卻未能中舉。不中舉,要謀個文官,可就不容易了。難道國公府的公子,還能去做一介小吏么那么,只能像東府的賈珍一樣去捐個官可捐官只有個虛銜和品級,卻不是實職啊
政兒是有志氣的,自己要發奮讀書,但卻找不到有真才實學的先生。自從三年前那場糾紛之后,莫說名師大儒,就是正榜的進士,也不肯來榮國府教學了,哪怕他們肯出極高的束脩也不成。他們推脫自己才疏學淺,或是家中有事,實則是不肯得罪了那些攻訐賈家的文官們。可憐政兒啊,就這樣被埋沒了
還有敏兒,唉,史夫人想起賈敏來,心中不禁堵的慌,又是一聲長嘆。
安郡王府中,賈敏正坐在臥房窗下,望著院子里花團錦簇的花木發呆。兩年多前,皇上賜婚,她嫁進了安郡王府,成為安郡王府的世子妃。這門婚事,看上去也是非常體面登對的。出嫁那日,她十里紅妝,父母親為她撐足了場面,宮中也頒下了賞賜,婚禮隆重盛大。賈敏心中暢意。她覺著可以一洗前恥了,林家不愿娶她,那又如何她現在可是世子妃,也算嫁入了皇家,成了宗室皇親了。日后,自己的夫君可是要承襲安郡王府的,皇上如果開恩,準許不降等襲爵,她就是郡王妃;再差,她也跑不了一個國公夫人的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