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來他們思慮之后,還是決定要上奏請扶正了李側妃。一來,世子與李側妃情分深厚,心疼她受了賈敏這些年的氣,再也不愿娶位繼室壓在李側妃頭上了,萬一再娶個像賈敏這樣的呢,安郡王府折騰不起了。
再則,也是為了王府的安定長久著想。李側妃所出的大兒子已經長成了聰慧少年,人才出眾,安郡王和世子在他身上傾注了無數心血和期望,祖孫、父子之間,關系非常親密。他早已被默認為安郡王府下一代的繼承人了,在有頭有臉的下人中,也有了自己的心腹和追隨者,比如現在他的貼身隨從,就是府上大管家的小兒子。
如果世子再娶,繼室如果生下了兒子,那嫡子的繼承權就理所當然地要排在了庶長子前面。論禮法,嫡庶當分明,這沒錯,但嫡庶之間如果年歲相差太大,結果就不妙了大兒子已成氣候,他豈能甘心讓一個小毛孩子奪走本來屬于自己的一切啊,只憑著一個嫡出的名分就是他自己認命了,那些在他身上下了本錢的人也不肯啊
那嫡子縱然能生下來,也未必能太太平平地長大成人。到那時,嫡庶相爭,內宅不寧,安郡王府才是真正的亂了這后果,他們承擔不來,宗人府也必會插手追究的。還有一點,萬一生出了個不成器的,斷送了王府基業,也不是沒有可能。既然這樣,那還折騰什么
還有一點,李側妃如果扶正了,那庶長子就子以母貴,跟著成為了嫡出。嫡子承襲爵位,可比庶子要名正言順,日后能爭取到更優越的條件。
至于外人的議論呵呵,那倒最不要緊。安郡王府的家事,京城的上層圈子里,大家也是心中有數的,對此大多抱著同情理解的態度。等到娶親時,大家都淡忘了此事,誰也不會來計較,宗室和文臣那還是不一樣的。
賈家會來糾纏呵呵,賈代善還活著的時候,安郡王府都不會忌憚賈家,何況現在賈家已經是個空頭的國公府了,也就是依仗著史夫人在太上皇和甄貴妃那里的老面子,還有有權的姻親王子騰。不過,安郡王府會怕王子騰么如果武勛囂張得能欺壓到宗室近親頭上,那朝廷和宗人府都要出面追究了。
盡管如此,安郡王府還是下了些功夫。安郡王親自找上了大宗令,訴說了這十幾年來家中的境遇,包括李側妃生育時被賈敏陪嫁暗算的事兒,他們要扶正李側妃的苦心
大宗令自然是站在宗親這邊,他對安郡王也是挺同情的。都是太上皇要施恩給賈家,卻拿著咱們這些族人來做犧牲他很仗義地陪著安郡王一同去覲見嘉明帝,懇請皇上施恩。嘉明帝感受到二人隱藏著的對太上皇的不滿,心中暗喜,慨然答應了安郡王府的請求。
得到批復后,安郡王府就準備著史夫人來哭鬧,他們打定了主意,正可以乘機兩家斷了關系的。誰知,史夫人還沒來,黛玉先來責問了。
世子失望地看著黛玉,這個女兒受賈敏影響太大了。他壓住火氣,把其中道理講給黛玉聽,賈敏和李側妃誰更稱職賢惠,他不信黛玉真的看不出來賈敏加害李側妃一事,話到了嘴邊,還是咽下去了。算了,給亡者留一分體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