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賣兒童,無論是在哪個社會,無論是何種倫理法制,都是不能饒恕的罪惡該死的人販子,毀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崔嘉對人販子是深惡痛絕的,即使沒有甄士隱提出的要求,他也非常愿意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可憐的女孩子
如果來得及時,崔嘉會防患于未然,嚴密地看護著英蓮。五歲的孩子還不懂事,元宵節就不要出門看燈了,避過這一劫。在長大成人之前,凡是出門,自己夫妻必要緊緊跟隨著,還要帶上四五個穩重老成的嬤嬤丫鬟子護在身邊。崔嘉就不信了,這樣防護著,英蓮還會被惡人拐走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不過是精怪之流,在人間門又哪里能一手遮天,為了不惹麻煩,也會換個人坑的吧
可是現在,崔嘉已經來晚了一步人海茫茫,該怎么挽救甄英蓮呢崔嘉沉思起來。
細細地回憶一下書中有關甄家的情節,崔嘉不禁心中惻然,覺得真是好慘的一家啊曹雪芹太狠了,把所有的奸惡小人和坎坷苦難都給這對夫妻安排上了。他們就如同孤立在懸崖絕壁之上,左右盡是萬丈深淵,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他們最后徹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崔嘉腦子里迅速地分析起來,多年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經歷,讓他的思維敏捷,對人情世故還是有比較深的感悟,這也是他在那家人才濟濟的單位里能站穩腳跟的原因。
甄士隱是姑蘇的殷實鄉紳,生活富裕,但他沒有功名,也沒有官府方面的勢力。只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千山萬水地去找到被拐賣的女兒。這放在交通條件和資訊那么發達的現代社會里,都是很艱難的,何況是在那么落后的古代
所以,崔嘉就想到了兩種方法。
其一,他準備托人去尋賈雨村幫忙。賈雨村那樣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偽君子,在與自己的利益沒有根本沖突的前提下,還是愿意盡一些力,做出感恩有信義的模樣來的。
甄士隱是在賈雨村寒微之時,就與他交好,對他看重,可謂知己朋友。又主動贈銀子,催促他上京科舉,是他的伯樂,或是伯牙子期的情分。這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賈雨村不能對他這個要求不理不顧,否則,那就是忘恩負義,品德敗壞,為士人所不齒,在官場上也為人所忌諱
其二,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雖然他不知道甄英蓮被拐賣到了何處,但他卻是清楚,在十多年后,薛家的呆霸王薛蟠就會看中了被賣的英蓮,還因此打死了對英蓮一見鐘情,準備和她好好過一生的小鄉紳馮淵。而深受甄家恩惠的賈雨村為了自己的仕途和富貴,昧著良心聽憑英蓮被強買進薛家,最后被折磨致死。那么,只要他守在金陵,監視著薛家的舉動,終有與英蓮相見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日,他倒要看看,薛家能否一手遮天,從他這個鄉紳父親手中,把良家小姐當做奴婢強占了去看那無恥狠毒的賈雨村敢不敢顛倒黑白,葫蘆官判葫蘆案,背上忘恩負義的名聲
所以,崔嘉果斷做出了決定他要移居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