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有自知之明,前世,他天資還可以,最后努力地擠上了985的班車,他對這個結果是滿意的。那時如果有誰對他說,你必須要把目標定在清華、北大,否則就不能停下努力,他一定會覺得非常離譜的
這當兒,他卻沒法出口反駁,一個還那么年輕的舉人,居然不想著功名前途,拒絕去考進士,豈不是離經叛道,不思進取,讓人痛心疾首面對著薛老爺期盼的目光,拒絕的話他就說不出口啊
自打來到這個世界,他在薛家,確實是享受了多年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和家人的關愛,做人,不能享受權利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卻拿著自己的自由來說事,這太沒品了。
會試是在鄉試的第二年,薛淞終于決定了,他可以去一鼓作氣地再拼一回,這樣成不成他都算問心無愧了。他可不愿意像范進一樣,把大半生的光陰耗費在鉆研經義和一次次的考試之中。
他知道歷史發展的進程,這些經義在他看來,是沒有多少實際用處的,讓他生出耗費生命的感覺。如果不能超脫這個時代,至少他想去看看廣闊的世界,而不是皓首窮經地困在書齋里他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具,君子不器
薛淞答應了薛老爺的要求,但他嚴肅地和薛老爺談了一回,說出自己的想法。
薛淞這樣的反應,薛老爺雖然心中還是感到有些不足,但也算高興的,至少薛淞沒有完全拒絕啊隨著薛淞科場上的一連串勝利,不知不覺中,他在家中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之前,薛淞是家中受寵愛的小公子,但家中的頂梁柱還是薛老爺,大哥是未來的家主,論起地位和重要性,都要強于他。嫡長子就是高兄弟們一等,即使錦衣玉食嬌養如賈寶玉,如果沒有銜玉而生這一層,其實在賈家,地位也不會那么要緊的。
但現在,薛淞是今非昔比了。他給薛家增添光輝,前途無量,就連薛家的族長和長老們,如今對著薛淞說話也是客氣得很,再是小輩,人家也是預備的官爺了嘛,怎么能不殷勤些
好吧,兒子答應去參加春闈就行了,他那么聰穎,說不定神佛護佑,一場就能中呢就是失手,他若是見識過了進士的榮耀和做官的威風,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了功名的要緊,不愁他不改了主意的。
薛淞按規矩去和同榜的舉人們一同去拜了座師,參加了鹿鳴宴。他的名次是殿后,但他也是眾舉人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因此也頗受人矚目。。年輕,就意味著爭取到更遠大前途的可能性比起旁人要高了許多。
眾人都知道薛淞的出身,本覺著這樣一位豪富皇商家的公子,也必會有驕嬌之氣,和他們并非一路人,心中就存了些排斥之意。誰料,見面后,發現薛淞是個清朗大方,言談舉止不俗,對人也平和禮貌的少年郎,對他的印象頓時就好轉了起來。很快,薛淞就與他們言談甚歡。
座師禮部吳侍郎,早年中過二甲進士的,學問深厚,因此被派到南直隸這文風昌盛的地方來做主考官。南直隸人才濟濟,比起其他地方來,舉子們的水平要高出了不少,眼前這些人,在第二年的考場上定然會一展雄風的。
吳侍郎也希望能借著這個好機會,與他們先結下一份師生之誼來,因此對著舉子們是和顏悅色,絲毫不擺高官架子,在酒宴上諄諄地為他們指點,其中比較出眾的舉子他也暗自記下,比如那排名在前列的,那形貌舉止比較出眾的這也挺占便宜的,朝廷也講究這個呢,出身名門望族的,還有那年輕出息的薛淞也就此入了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