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眼前的兒子可不是那一般人在同齡人還依附著父兄在家中當公子哥兒的時候,薛淞都已經有了功名,給薛家帶來了偌大好處了。
非凡人做非凡事,古怪些就古怪些吧薛老爺安慰自己道,天下那么大,他總能選出一個既中自己意,也讓淞哥兒滿意的姑娘來的
這就是現實啊,你能立起幾分來,就能有多大的話語權,古今同理薛淞看著薛老爺最后無奈妥協,不禁想起了紅樓書中的寶黛悲劇,心中感慨道。
下面就是是薛老爺的事情了,薛淞樂得撒手不管。因為薛母已逝,或許兄嫂也是可以代為操心的。但薛老爺提及此事時,薛淞立刻婉言謝絕了。
書中的薛蟠養成那般驕縱愚蠢的紈绔,薛家被賈家套牢,薛王氏就住在梨香院,生活在賈府,卻看不透賈家大廈將傾的現實,斷送了薛寶釵一生的幸福。薛寶釵當時其實已經不愿意嫁給賈寶玉了,那時賈寶玉是丟玉半癡呆的情形,她的母親卻答應下了婚事。
薛淞真的不理解薛王氏的腦回路了,可見薛王氏或許是慈愛的,但委實糊涂心軟。她看中的姑娘,薛淞也不敢答應啊再說了,之前王子勝意圖強行給他說親時,薛淞就對王家生出了警惕之心來,堤防著王家人的私心呢。
薛老爺無奈又高興地投入到挑選兒媳婦的大業之中去了,雖然勞碌了些,但是他心中非常得意。在這過程中,薛老爺感受到了眾人對這門婚事的熱情和情愿來。
先從門第家世上篩選一遍,這有意的人選中有書香門第的,也有江南省當地的官員,還有身上帶著爵位的人家,延續了幾代的望族等,可謂各有千秋。
只是,也各有各的不足。書香之家中是無人出仕的,雖然清貴,但對薛淞未來前途幫助不大;那在當地做官的,老家卻是外省的寒門出身,家中做派與薛家相差頗大,且人口眾多,關系復雜,非常不省心;家中襲了爵位的,家中子嗣卻不成才,近來已經往破落的路上走了,與之結親有害無益;那幾代都是望族的,雖是富足的鄉紳,但稱不上身份尊貴
薛老爺從每一家的條件上都能挑選出不足之處來,他回想了一下,不禁感慨萬千。
當年他為薛霖求娶王秀云的時候,可沒少費力。都說是仰頭嫁女,但薛老爺知道,王秀云多少帶著些下嫁的意思,所以薛家有些底氣不足。薛家為了迎娶王秀云,不但給了王家豐厚的聘禮,遠遠超過了賈家給二兒子娶媳婦時下的。自此成了兒女親家,薛家給王家的年禮節禮就增加了一倍,王子勝還向薛家借了銀子。就這樣,薛老爺之前還覺著,這門親事能成,就很讓他欣慰了。
這真是今非昔比啊,薛家是在向上走了薛老爺這樣想著,就精神抖擻起來,半點也不覺著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