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娘薛淞不禁咋舌,在現代社會,這正好是準備上大學的時光,是風華正茂好吧這里的女子十三四歲就開始說親,薛淞才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他又不是,和初中女生能過在一起這一點上,薛淞非常堅定地駁斥了薛老爺的想法。
薛老爺見兒子的表現,認為那是對方姑娘滿意動心了。于是,也不計較那些不足了,和方家商議起來。
薛家如今不再是商人門第,薛淞年輕俊朗,進士功名又幾乎是板上釘釘,再加上家中豪富,這樣的條件,是足夠誘人的。方家對薛家遞來的橄欖枝也積極響應了。
薛淞堅持要相看一面,他不愿盲婚啞嫁,等到成親那日,揭開紅蓋頭時,才能見到未來妻子是什么樣的。兩人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至少也得見面有好感,久處不厭才行。
在兩家人心照不宣地安排下,薛淞和方姑娘在一座佛寺里偶遇了。俊朗大氣的薛淞和明媚美貌的方姑娘見面后,對彼此都生出好感。兩人交談了幾句,方姑娘落落大方的言辭舉止比起普通女子來,自有一般不同氣韻。而薛淞也自信灑脫。兩人都覺得滿意。
在薛家與方家商議婚事時,方姑娘卻提出一個要求來。方家是書香門第,讀書人講究規矩,家中風氣與勛貴們迥異,鄙夷他們姬妾成群,驕奢淫逸。方老爺自娶妻后,就沒納過妾,只與夫人親近相處。
因此,方姑娘就和父母道,如果薛家要求娶,希望答應,除非自己在三十之后,也不能生下子嗣,否則薛淞不要納妾。她希望自己能和父母、兄姐一般,有個幸福安寧的婚姻。
薛老爺聽到傳話,有些為難,也夾雜了幾分不理解。薛家也算勛貴之后,與書香之家的規矩大有不同,薛老爺自己也是有幾房姨娘的,還有通房們伺候,只他為了家宅安寧,把嫡庶分得很分明而已。
薛淞卻欣然答應下來。妻妾成群,這艷福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他寧愿過些單純省心的日子,可不想日后面對著整日勾心斗角,充滿算計的后院。方姑娘這樣坦然,有勇氣的態度,更讓他欣賞,這契合現代女子的風格。他想,這樣的姑娘,日后是能夠和他在精神上契合的。
一輩子很長,如果有幸能與投緣的伴侶攜手同行,也是一種幸運
薛淞也不是沒有被人看上過,在最初和方家開始接觸商議之時,甄家就請人來暗示過,有意與薛家結親,再把祖上的交情延續下去。他們看重薛淞,準備讓甄家六爺家的嫡出二姑娘與之相配。六爺雖是嫡出,但分家后也是旁支了,在織造府做一份差事,不算很顯達。但甄家在江南身份顯赫,與之相配也不算委屈薛家了。
薛老爺對此是舉棋不定,薛霖更覺得這門親事門當戶對,對薛家是很有利的。薛淞不是不看好忠義親王么,聽說那宮中甄貴妃和其子甚是得寵,日后說不得能更上一層樓。那么,薛家作為姻親,豈不是能更加興旺
聽薛老爺提起甄家的意思后,薛淞頓時周身一寒,汗毛都豎了起來。還有比和賈家結親更糟糕的么有啊,那就是和甄家
與賈家有親,還可以劃清界限,把自己摘出來。換了是甄家,那就等著一起被抄家問罪吧下一任皇帝對甄家的憎恨和處罰之嚴厲,遠遠地越過了其他的武勛們,賈家那些上不得臺面的后代,論起仇恨值,還真沒法和甄家相提并論
自然,薛淞立刻就嚴詞拒絕了。他拿出文臣和外戚不能相交的理由,表示他絕不會迎娶甄家女兒若是薛老爺執意答應下來,他也不管,不會去辦這婚禮的。
有主見的進士兒子的話是要認真對待的,薛老爺只能婉言回絕了甄家的好意。這情形看在薛霖眼中,心中自有一番滋味,隱隱有些不平。
他當初的婚事,薛老爺是全權做主的,他之前也未見過王秀云啊。但為了家族,他不也安分地接受了這門親事么薛淞都不知甄家姑娘如何,就一口回絕了。此舉必會大大得罪了甄家的,他就不為家族著想么,而父親竟然如此縱然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