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覺得自己很幸運,自己嫁了個好夫君,夫君的人才自不必說了,更難得的是人品好。當初出嫁時,母親還擔心過,說皇商勛貴之家和她們這樣書香門第注重修身的風氣是不同的,許多人會三妻四妾。就像那薛老爺與亡妻情分甚好,為了兒子也沒有續弦,但他身邊一直也有幾個姨娘伺候的,那薛淞日后會不會像他父親一樣,能對女兒專情么若不是方氏因守孝耽擱了,薛淞又年輕有為,言談品貌都給方老爺留下了好印象,方家是不會愿意和薛家結親的。
但慶幸的是,母親的擔憂并未成真,薛淞身邊一直是干干凈凈的。在金陵同住在薛府時,大嫂王秀云雖然不愿意讓薛霖納姨娘,但后來也把貼身丫鬟送給丈夫做了通房。方氏見狀,本來心中也忐忑著,怕這樣對比著,自己會被薛家人認為不賢惠,于是很艱難地去詢問了薛淞的心意。
薛淞給方氏吃了定心丸,淡定地表示自己弱水三千,取一瓢耳,他對納妾什么的不感興趣,更不想因此弄得家宅不寧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自己喜歡便好。為了不讓方氏為難,薛淞還專門去和薛老爺說明了自己的決定。
因為薛淞的出息,他在薛家的話語權大增,薛老爺因此也默認了不插手他的私事,方氏的日子便過得十分清凈。到了京城,薛淞還是一如從前,一家三口在一起其樂融融。
王家打著長輩老親的名義送來的丫鬟,薛淞安排得妥帖漂亮。薛淞從來沒有找任何借口讓自己身邊出現過其他女子,這在讀書人中都是很少見的。方氏心中很滿足,她知道,左鄰右舍,還有交際圈里一些夫人們都在暗暗地羨慕她有福氣。
夫君生性灑脫,也曾和她說起自己的憧憬,不愿拘泥在庸常生活中,盼著日后能有時間親自去看一看那廣闊世界。他還鼓勵自己不要困囿于深宅之中,多讀書,培養自己的興趣,還可以投入精力和時間去去打理自己的店鋪生意。對待虬兒,也不像一般人家做父親的那樣嚴肅和高高在上,和兒子很是親近,也教導有方,并不溺愛。家中歡聲笑語不絕,日子十分的舒心。
自己懷孕后,夫君就道,希望自己生個女兒,一兒一女,好生養育,讓他們成才,日后能過得和和美美的,那就足夠了。貴養不貴生,家中子嗣多了,也未必是幸事,你看那皇家,父子相殘,兄弟爭斗,有什么意思還有王家、賈家,在利益面前,都沒個骨肉親情了,實在可悲就是咱們薛家,你也明白,雖然現在還算和氣,但以前也不是沒有隔閡和不悅的。
薛淞的表態讓方氏安心下來,她子嗣不旺,膝下如今只有虬兒,想著薛淞必是想再添一個兒子,但不知為何,方氏直覺著此胎會是個女兒。方氏心中憂慮盡數散去,在薛淞的關心和下人們的精心伺候下,專心地安起胎來。
方氏和薛淞都年輕康健,又生活優裕,精神舒展,方氏懷孕期間,把自己養得很好,生育的時候也沒受什么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下了一個雪白漂亮的小女嬰。
薛淞抱著手中孩子那稚嫩的小身體,望著那孩子花一般的面容,心中感嘆。方氏要薛淞給女兒取個名字,薛淞不愿女兒再叫書中的名字了。薛寶琴,那也是薄命司中的一員,忒不吉利
既然他來了,那么無論是薛寶釵,還是薛寶琴,都不會再重蹈書中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