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和方氏對此也沒有意見,橫豎女孩子不需要科舉,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都是在眼皮子之下,宋女官也是靠譜的,在哪處上課打什么緊
而且,舒辰和自己堂姐、伯母多接觸也不是壞事,她日后總會接觸到復雜的人事,遇到各色各樣的人物的,要學會怎樣處置。嬌養在溫室里的花朵,不染塵埃,固然清純脫俗,但驟然遇到風雨侵蝕,第一時間內就會凋落。
薛淞希望舒辰能像書中的寶琴那樣的形象,如同一株妍麗的紅梅一般,傲立在茫茫大雪之間,璀璨而凜冽,不懼風霜。世外仙姝雖好,但不適合這煙火人間
一切都進行得很好,程舉人自己親身經歷過科舉,在學政衙門里又任職多年,看過的學子不計其數。他對薛蟠和薛虬心中有了判斷,對薛霖和薛淞道,他估計下次院試,薛虬有很大可能能得中,日后的前途不限于此。
但薛蟠,基礎和天分都比不上薛虬,他不敢保證。但是,薛蟠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院試并不需要太多的天賦,只要肯下苦功,以薛家能的條件和資源,假以時日,還是有希望的。但再往上,怕就艱難了。
薛霖聽了,卻并不沮喪,反而有幾分竊喜。他對薛蟠本沒有太大的期望,能太平地把家業傳承下去就可以了,能中秀才那不更是錦上添花了么
于是,他不但沒責怪薛蟠,還和顏悅色地贊許了他一番,鼓勵他不要泄氣,也不要和薛虬比較,先生對你還是看好的,這科舉之路么,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你看先生自己就錯過了幾場鄉試呢,人哪,也得看運氣不是么
薛蟠倒是個心大的,薛虬比自己功課好,得先生看重,他也不如何放在心上,先生對他也不敷衍啊,叔叔更是與他親近。他記得小時候叔父給他講故事,編畫書的場景。后來叔父去京城做官了,他們離得遠了,但祖父在世時,給他看過叔父寫來的家信,每一封上都會囑咐幾句,要祖父和父親好好養育自己和妹妹。叔父對他們兄妹很好,他怎么會嫉妒自己小堂弟呢
“沒事的,父親。”薛蟠大大咧咧地道“我比不上虬弟不是正常的么,您讀書也沒叔叔好嘛日后咱家虬弟做官,我做生意,不正好么哪能人人都中進士,先生都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呢。”
“”薛霖被兒子的話憋住了,哭笑不得,再想一想,似乎還挺有道理的,他松了口氣,心中舒展開了。這個兒子雖然不算很能干出息,也有些憨直,但這樣也未嘗不好,家族或許能因此更加和睦呢。
薛瑾萱這幾日有些心事重重,一向穩重認真的,在上課時偶爾都會走神恍惚。宋先生都注意到了,問了兩回,薛瑾萱都搖頭沒有回答。薛舒辰也隱約覺得堂姐有心思,悄悄地對方氏說了。
方氏于情于理都要關懷一下,薛瑾萱是個懂事大氣的姑娘,和她們母女都相處得好,方氏還挺喜歡她的,常暗自感嘆王秀云竟然能養出這樣一個出眾的女兒來。
“嬸娘,”薛瑾萱見方氏詢問,沉默了半晌,低聲道“日后能不能讓宋先生在您這邊教課,我每日里過來這邊”
“哦,這是為了什么”方氏驚疑地問道,她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莫非王秀云對宋先生有什么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