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薛淞和方氏覺得有些難辦的是對于宋先生的安置。宋先生教授了薛舒辰和薛瑾萱數年,平日里兢兢業業,毫不藏私,兩位姑娘都受益匪淺,薛家人對之很尊重感激。宋先生一向居住在薛淞這邊,與方氏相處甚好,彼此結下了一份情誼。她是薛淞請來的,薛淞舉家上京,按理來說,她也應該跟著一起行動。
薛霖本和薛淞商議,有意延請宋先生到他府上繼續教薛瑾萱,待遇不變。無奈宋先生雖然對薛瑾萱印象不錯,但覺著與王秀云的為人處世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婉言謝絕了薛霖的邀請,與薛瑾萱依依作別。但她在宮中多年,也不愿再返回京城了,她終究要葉落歸根的,還是江南的青山綠水,吳儂軟語,那溫潤的人間門煙火更適合她。
宋先生是梁溪今無錫人氏,但她與家人疏遠,同父異母的弟弟總窺覬著她手中的財產,想著把自己庶子過繼給她。宋先生不耐其煩,準備離宋家遠一些,在姑蘇安置下來,那里有她母親留下的一處幽靜小宅子。她這些年積蓄頗豐,加上母親的嫁妝,足夠生活了。
方氏勸說不成,也尊重了她的決定,便請宋先生與他們一家一同上路,準備路過姑蘇城時,一家人停留個幾日。要眼見著宋先生好生安頓下來,她與薛舒辰才能放心。這幾年,她們相處一場,也是拿對方當做友朋相待的。
宋先生也不推辭,她明白,自己孤身一個女子,即使是在姑蘇城這樣一個平和安定的古城里居住,也難免會有人找麻煩。如果能向眾人顯示出有做官的親朋好友當靠山,那才能安枕無憂。
薛家的船只抵達了揚州。薛淞又想起林如海接受了自己的勸告,事后不忘饋贈厚禮,行事十分妥帖。薛虬鄉試后也感激地表示多虧了林大人的筆記、文章,否則參加鄉試的競爭者很多水平也在伯仲之間門,自己未必能超過人家一線。薛淞想了想,便備了份禮物,派人往巡鹽衙門送了帖子,準備前去拜訪回禮。
再見到林如海,薛淞聽他細細說起自己的安排。他回絕了史夫人的提議后,便讓林黛玉安心承歡膝下,設法給她安排妥當。
他想起自己有位遠房姑母,一生只生了個女兒,如今丈夫去世,庶子要去外地做官。庶子生母還在,她覺著相處尷尬,不愿背井離鄉地跟了去,也不方便去女兒家,獨自一人住著也挺孤寂的。林如海知道后,便誠懇地請她來林府,幫著他照顧林黛玉。
那林姑母考慮了之后,便答應了下來。雖然是遠房侄兒,但畢竟也是林家人,她到林如海家中,可比去女兒家要來得名正言順。再說了,林黛玉是林家的姑娘,母親去世,無人照看,侄子請她幫忙,她是有這個責任的。
林老姑母到了揚州后,她做了多年的當家主母,把林家的內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照顧林黛玉也很精心,讓林如海后顧無憂。林如海對此很滿意,只是有一點不足。
“賢弟,老姑母管家是不錯的,但是沒讀多少詩書,夫家也不是大戶人家,許多東西,不能教授玉兒。愚兄也請人去找尋女先生了,只是這合適的人選,一時難尋啊眼見玉兒也漸漸大了,那賈先生男女有別,不方便再執教下去了。他本也是有雄心的人,其實也不愿意在我這里埋沒了。”林如海嘆氣道“這可讓我為難了,賢弟到京城后,若知道有這樣的人選,請為我說合”
薛淞聽著,忽然心中一動,眼前不正有一位現成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