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涼薄的現代人,薛淞曾經想過,如果他來到這個世界的身份是薛家的旁支或者是薛家被冷待的庶子,就像書中的賈環一般。那么,知道了劇情,他也不會為改變命運而努力科舉了,做的都是無用功,還會因此被家族利用。
嗯,那時他會主動要求分家的,高風亮節的,并不計較財產多寡。好男兒要自己立業,也為了不礙兄嫂的眼,他會離開金陵城,走得遠遠的,隨著自己的心意而生活。如果想干一番事業,那就勤奮經營;想快活逍遙,也可以買田置地,保證自己衣食無憂,再發展自己的愛好,做條快樂的咸魚,那也是一種活法。他會努力不讓自己和賈史王薛幾個家族扯上關系,干預劇情的發展的,他只是不相干的人而已。
薛家平靜而愉快地過了新年,隨著伯爵的爵位,朝廷還將賜薛家一座符合他身份的府邸。忠順親王向薛淞表示,不妨等一等,讓內務府認真挑選打理一番。薛淞對這份好意欣然接受下來。內務府感受到忠順親王對薛淞的看重,對著薛家更加客氣。這一點,薛淞從薛蟠給他寄來的信中就能知道。
過完新年后,會試就即將開始了。薛淞親自陪同著薛虬,目送他進了考場,心情忐忑而復雜。
他既希望薛虬一舉得到功名,給他自己多年的努力一個交代。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和依仗,就不能保護自己;
但薛淞內心里也不希望薛虬在官場上被束縛住。薛虬自幼生長在一個簡單和睦的環境中,他開朗陽光,天性良善,未必能適應那勾心斗角的官場生活。想起書中四大家族大廈傾覆的下場,薛淞也心中生寒,雖然他相信薛虬的人品,但官場上,什么樣的事情都會發生,好人也會被人排斥陷害。唉,左右為難啊
十年磨一劍,會試出結果了,薛虬有幸榜上有名,只是排名比較靠后。半個月后,朝廷在太和殿里舉辦了殿試,薛淞成為了三甲進士。
鄰居朋友們紛紛上門來道賀,孫監丞為薛家高興之余,也覺得有些惋惜,道薛虬若是能再加一把勁,或者運氣好些,更投主考官的緣,父子二人能同為二甲進士,那也是一樁佳話。
但薛淞覺得,這結果就很不錯了。他在會試之后,就與薛虬長談了一回。薛虬也不喜爭權奪利,和其他同伴相比,他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
薛淞在他小時候就教授給他術數等雜學,比起經義策論來,他對格物之道很感興趣。薛虬說希望自己日后能進工部就很滿意了。工部不是熱門的地方,三甲進士的前程正好也比不上二甲,他對權勢利祿沒有太多的渴盼,愿意靜下心來,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平安喜樂地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