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上京,除了應對內務府的考察外,最重要的就是給薛瑾萱相看婚事。當然,對外只說是王秀云要拜祭父母,因此薛瑾萱才陪伴母親上京盡孝的。王秀云還專門在京城最大的大相國寺辦了一場隆重的法事,花費不菲,王子騰夫妻和王夫人、賈政也前去拜祭了。
那日薛家來府中拜訪,賈政要去衙門,并沒有請假與之見面。一來,他覺著他這個做姐夫的,與小姨子不宜走得太近;再者在賈政心中,薛家那還只是皇商身份,并無須那么上趕著的,雖說薛家如今也有了個爵位,但只是個小小的男爵,薛蟠襲爵時還是降了幾等的,放在京城里,那真是不夠看的。賈家賈珍、賈赦,哪個身上的爵位都不低的,卻也不能得個正經官職,無非是出去名聲好聽些吧。當然如果那日上門的是薛淞,那自然是另當別論了
只是后來,王夫人隱約地向他透露出想與薛家結親的打算,賈政倒沒有一口回絕,心中反復思量起來。
薛家的門第不高,但勝在豪富,以往每年都要給賈家送上豐厚的年節禮物,但這些年來也是逐漸減少,慢慢的,就和平常的親戚走禮差不太多了。這變化,賈政也不是沒有察覺,心中其實也有些不愉的,但他嘴上卻沒有提起過,不愿顯得自己計較那些銅臭之物。但賈赦卻對此耿耿于懷,多次在他面前冷嘲熱諷,說他的連襟如今興起來了,也不把他們賈家放在眼中了云云,讓他尷尬。
薛家,對賈家還是有用的。賈政左右拔拉了一下,發現賈家能與之聯姻的,基本上還是不能脫出武勛的圈子。當年賈敏能嫁給探花林如海,那是在父親權勢最盛之時,也是林如海早年喪父,家族人丁單薄,需要人雪中送炭的緣故,到了長子賈珠的婚事,李家并無實權,家中也寒素了些,但說成也頗費了一番力氣的。
其實王氏剛剛提出要與薛家再聯姻時,第一個在賈政腦海中出現的人選是薛虬。薛虬正在工部觀政,工部何侍郎在國子監讀書時受過孫監丞的照顧,因此對與孫家交好的薛家兒郎非常友善。而薛虬也頗為爭氣,辦事認真利落,頗得好評。賈政也注意到了薛虬這個俊朗灑脫的少年英才,也試過和他套近乎,無奈薛虬對他的態度客氣禮貌,但又不著痕跡的疏遠,這讓賈政心中覺得無奈。
沒辦法,要論親戚情分吧,他與薛虬也有些遠了,這拐彎抹角的關系,京城里多了去了,哪里論得過來
嫁女嫁高,探春如果是嫡女,憑她的人才,說不定還有些機會,少年慕艾嘛可惜啊,賈政心中暗自嘆氣,探春是庶出,而且她的生母趙姨娘原先是賈家的奴婢。婢生女,薛淞是絕不能允許未來的兒媳是這樣身份的,哪怕把探春寄在王夫人名下,哪怕她是貴妃的妹妹,那也是不成的,文臣是要臉面的
這樣一想,似乎薛蟠也是可以接受的了。他雖形貌平常,那秀才的身份多半也是官府放水才得到的。秀才不怎么值錢,族中賈代儒也是個老秀才,也沒法出頭,只是靠著族中照顧,讓他管著族學,謀一份束脩罷了,但薛家還豪富,有這加成,兩者的地位便完全不一樣了。
不過呢,賈政也不想把這事敲死了,先等一等吧,看看薛蟠的人品前程再說,也看一看探春是否有更好的出路。
所以,賈政對薛家人也表現得甚是親切,對薛蟠也溫言夸贊了幾句。薛蟠覺得,這個姨夫還是挺平易客氣的,雖然說話無趣,但總比自己舅舅要好些。
賈政也見到了薛瑾萱,他對薛瑾萱的夸贊倒是真心實意的,端麗嫻雅,舉止大方,是大家閨秀的樣子。但他和王氏一樣,也根本沒想過把薛瑾萱與賈家聯系在一處,賈寶玉能尋個高門貴女,而賈環,他料想薛家是斷然不肯的。
薛淞和方氏給薛瑾萱挑選了幾個覺得合適的兒郎,他們把這些人的情況細細講給了薛家三人聽,每個人的好處和不足之處都給講得透徹,讓薛瑾萱自己權衡。
天下事沒有十全十美的,如何取舍,只有自己決定,薛淞不能給做這個主,他也相信薛瑾萱的眼光。薛瑾萱冷靜理智,知道什么是最合適自己的。
縱使無情也動人,書中的薛寶釵未必讓人喜歡,但她對家人的盡心盡責,也讓人感嘆。如果不是家庭拖累,她是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的。
這個世界的薛蟠和瑾萱對自己真心敬愛,薛淞也以善意給予他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