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林黛玉身體嬌弱,性情多愁善感,且有些清高不喜俗務,這樣的姑娘在長輩們的眼中,可算不得理想的媳婦人選。
“姑母,我只能找著機會旁敲側擊一下,如果她們有意,我自然會立刻引起這話題的。我是黛玉的母親,怎么會不希望她有個好歸宿”宋先生嘆道。
方氏心思細膩,從宋先生的只言片語中,就覺察到她隱晦的意思。方氏對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是不錯,小姑娘弱質芊芊,形貌楚楚,言行也很得體,讓人心生憐愛。可若是讓薛虬娶她,宋先生擔心的那些問題在方氏腦海中也是過了一遍的。
方氏向薛淞閑話之際,提及了此事。
林家竟然對薛虬有意薛淞也吃了一驚,在原書中,寶黛戀情,木石姻緣可是貫穿全書的線索啊,怎么現在竟然會拐到了路人甲的身上
再想一想,有他這只蝴蝶扇動翅膀,可不造成了大改變么。現在的劇情可是面目全非了,薛家下了四大家族的賊船,;薛寶釵嫁人了,金玉良緣打一開始就連不上了;現在林黛玉不進賈家門,沒有了那青梅竹馬,朝夕相處,賈寶玉不會成為林黛玉心中唯一的溫暖和依靠,這紅線啊,就自然而然地斷了
可把薛虬和林黛玉撮合在一起,薛淞思來想去,終究還是不能答應下來。
他同情林黛玉命運凄美,但薛虬的性格爽朗豁達,雖然是讀書人,卻對寫詩作賦的沒多少興趣,有些像現代的工科直男,與文藝女林黛玉未必能投緣。兩人如果結為夫妻,縱然外面看來圓滿,只怕終究意難平,就像賈寶玉與薛寶釵一般,豈不造孽
還要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薛淞不想與賈家搭上一絲兒關系但如果薛虬娶了林黛玉,那賈家敗落之際,薛家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啊,她們豈能放手而他與薛虬都是文臣,這臉面還是要顧忌著的,又不能因此而逃離京城,這簡直就是個定時炸彈,大麻煩汝瓷不碰破罐子,薛淞只想遠遠地避開這一切。
雖然對林黛玉同情悲憫,但要犧牲自己兒子的利益來憐香惜玉,薛淞可是做不到的他就像現代的富豪,愿意做善事,但不愿意為此傾家蕩產或者付出太多。薛淞知道自己是有些現實涼薄的人,他也不諱言這一點。
于是,薛淞委婉地表明了推辭之意,方氏立刻心知肚明,嘆息了一聲,心中有些歉意,準備日后林家遇到為難之事時,薛家必定會幫一把手。
之后方氏前去林家回拜時,給林黛玉和林老姑母帶去了不少珍貴的養身藥材,在與宋先生敘話時,似無意地說起自己在為薛虬相看人家。
宋先生立刻明白了薛家的意思,笑著岔開了話題,再不提起。薛虬和林黛玉兩個當事人對此卻是渾然不知的,在冥冥中兩人錯身而過。
宋先生想辦法與宮中的老朋友們搭上了關系,把那日在賈家發生的事情講述了出去。這話被傳入了太上皇后耳中,她與皇后對視一眼,冷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