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親王在江南不惜余力地搜集甄家的罪狀,隨著越來越詳盡的材料呈交上來,朝堂內外都大為震動。這些,要問罪甄家是足夠的了,換了是其他的人家,抄家滅族都不算嚴厲的但甄家
許多人想到尚在世的太上皇乳母甄老太君,太上皇自幼受她撫育長大,對她非常禮遇濡慕,比照著親生母親也差不太多了;宮中的甄貴太妃,受寵多年,還有忠安親王,看在寵妃愛子份上,太上皇也不會容許他們的母家傾覆的
況且,大家心中都明白,甄家那是太上皇的心腹,明里暗里地為太上皇做了不少事情的。
如果太上皇還安康,絕對不允許皇上對付甄家的朝臣們一時都有些躊躇起來,內宮嚴守太上皇病倒的機密,朝臣們并不太清楚詳情。他們許多人在太上皇當政下效命了多年,太上皇為在史書上留下個仁厚的好名聲,對待臣子十分寬容,他們內心中并不像做得太過分,這樣未免顯得有些忘恩負義了,有失朝臣氣節。
因此,有些老臣和宗室也進諫勸說泰安帝,看在太上皇的情面上,不妨對甄家網開一面,懲罰是要的,但給他們留一條活路吧。
但很快,這種情況就被扭轉過來了。
泰安帝早已預料到了朝臣會有的反應,他不著聲色地讓人悄悄透露出太上皇的真實病情,還有,是為何驟然而病的隱秘。
眾人覺得震驚,又帶著幾分惋惜,太上皇昔日在他們心中威嚴尊貴的形象也隨之坍塌了不少。唉,太上皇年盛時甚是英明啊,這上了年紀,卻糊涂了起來,怎的就被他們引以為笑料的賈敬一般,妄想著求長生不老呢
想那賈敬,可是因為服食金丹而一命嗚呼,如愿登仙了,那太上皇不會也要步那賈敬的后塵了吧
眼見人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泰安帝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那就是林如海的遺折。
遺折中,林如海把他所知的江南的種種不法之事細細地稟報了,其中與甄家相關者牽連甚多,而且是事端嚴重的,比如甄家多年來一直在挪用江南織造的銀錢,數額巨大;而且也借著彌補太上皇南巡的花銷的理由,向巡鹽衙門伸手,已成了慣例,前幾任巡鹽御史任上,也是如此處理的,太上皇對此態度是默許的。
起先他也是蕭規曹隨,但漸漸覺得,這多年來甄家從中攫取的銀錢數額太大,算起賬來,似乎遠超了甄家的接駕之費。于是,他便開始不愿配合甄家的行為了,這引來了甄家的不滿。
后來,他就發現自己日漸衰弱,原來是在不知不覺中了毒,秘密遍尋名醫,終無法醫治。林如海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心中悲憤,更擔憂妻女的安全,因此忍悲給皇上寫了遺折,懇請泰安帝援救照看他的家人。如此,縱然他在九泉之下,也是感激皇恩的
林如海的遺折一經公布,在朝堂上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文臣們都為之憤慨不已。這雖然沒有指名道姓說是甄家下的手,但林如海可是位高權重的巡鹽御史,衙門里護衛也不少,有這樣的能力,又有理由和膽量加害他的,只有在江南稱霸了數十年,根基深厚無比的甄家了
可甄家是什么東西他們本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籍,出身低微,因甄家老太君有幸做了當時身份還不如何顯貴的太上皇的乳母,殷勤伺候,日后得到了太上皇的感念回報,才富貴起來的。
在文臣們看來,甄家縱然榮華一時,門庭上那也是和正宗的簪纓世族沒法相比的。可就是這樣的家族,竟然膽大包天到敢謀害朝廷高官,貨真價實科舉出身的清貴文臣,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