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再細細一看,尤二姐和尤三姐的衣裳是娟綢衣料做的的,不過,品質沒那么精致。她心中更對原身腹誹不已,尤家真不算窮苦人家啊,但凡生性淡泊一些,何至于讓兩個女兒斷送了性命,白發人送黑發人
起初黃娟是處處小心試探,等過了大半個月后,她已經摸清了了原身的情況、性子和生活習慣,身體記憶也讓她的言行舉止與原身慢慢契合,周圍人都看不出這具皮囊下面已經換了主人。
下人們本來就要敬著主子,和黃娟的接觸不會太親近,而尤二姐和尤三姐年紀幼小,也是認不出來的。這也幸虧原身嫁到尤家后,身為官家太太,不必自己親力親為地照顧孩子,兩姐妹與母親并不太熟悉的緣故。
尤家母女當初上京時,大姑娘尤氏念著這親緣,也派了人手前來幫著她們整理老宅,前后忙碌了不少時日,等她們住下后,還送來些用品。她不是老尤氏養大的,尤二姐和尤三姐也不是她的親妹妹,能做到這一步,尤氏真的是厚道人了。可原身卻是貪念著富貴,縱容著女兒去和她們的姐夫、名義上的外甥勾搭成奸,實在是唉
搖搖頭,黃娟心中對原身又唾棄了一番,在飯桌上問了問話。原身自嫁到尤家后才提高了出身,尤二姐和尤三姐跟著原身,并未受過多好的教養。她們跟著原身和婆子們粗粗學了些女紅,會做些簡單的針線活,至于讀書識字,那是基本都沒有的。
尤老爺在世時,也沒有插手兩姐妹的教育,一來那是做母親的職責,二來她們也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對之也沒那么上心,有人承歡膝下解悶就挺好的了,以后給她們尋門親事,陪送一幅嫁妝,就盡到繼父的責任了。
原身也不覺著女孩子需要讀書識字,她自己也只是小時候家境不錯,才去上了鄰居秀才娘子辦的女學,能認幾個字,會讀女則而已。
這些年的經歷讓原身覺著,這讀書也沒什么用,比如那女則上都是哄弄人的。她帶著兩個拖油瓶,還能再嫁個好人家,不就是因為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對男人有手腕么,可與什么賢良淑德的沒什么關系
哼,若是按照勞什子的女德女誡,她就該清凈守節,苦巴巴地拉扯著兩個女兒煎熬呢若她生的是兒子,那以后還有幾分指望,女兒,那中什么用,不嫁人,讓她老了靠誰去
所以,原身對兩個女兒是有些感情的,但不多,才有了推她們入火坑,來換取富貴享受的惡劣行徑。
不過,從現在開始,黃娟來了,她不會再讓她們重蹈這悲劇命運了
“二姐兒,三姐兒,阿娘琢磨著,你們也大了,也該給你們取個正式的名字了,不能再二姐、三姐的混叫了”黃娟嚴肅地道。
從名字就能看出,尤二姐和尤三姐在家中地位不重要,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人給她們取過。一個叫做招弟、盼弟的女孩,她的人生會和那些父母為給她們取個好名字而絞盡腦汁,備受珍愛的女孩子是一樣的么
“好啊,好啊,阿娘給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吧,要比隔壁的青霞姐姐好聽”尤三姐高興地道,尤二姐羞怯一些,也笑著點頭贊同。
黃娟認真地思索了一回,參考了以前的朋友、同事們,還有那些名人們的姓名,注意點是她們的行事言行,再結合尤氏姐妹的特點,給兩人取了名。
黃娟給尤二姐取名為尤靈靜,尤二姐生性靦腆綿軟,這也改不過來,女孩子文靜在這個時代也是受推崇的,取為靜也很適合;至于靈,黃娟希望尤二姐能聰明一些,不要像原書中那么天真爛漫得近乎愚蠢,看不清世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