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目睹了同齡女孩子被發賣那一幕,尤氏姐妹都大受震撼,連素日里性子比較急躁倔強的尤小惠也乖乖地服從了黃娟的安排,安靜地學習起來了。
黃娟發現尤氏姐妹還挺聰明的,在學習方面各有所長。尤靈靜認字很快,練字也有成效,一個多月后,寫出的字就有點模樣了,橫平豎直的;尤小惠則在算術上頗為靈通,打起算盤來又快又好。這兩人,充分詮釋了文科生和理科生的長處。
兩人認識了些字后,黃娟就讓她們讀起了三字經,還有一些成語故事。尤氏姐妹自己半認半猜,先囫圇地看了一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去問秀草和黃娟。
這些故事十分有意思,尤氏姐妹都很感興趣,自己看了后,和鄰居的女伴玩樂時,便也繪聲繪色地講給她們聽,也收獲到了她們的追捧和贊嘆。這讓尤氏姐妹成就感滿滿,認字看故事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了。
秀草感念黃娟的恩德,對尤家的事情極為上心,照顧起尤氏姐是兢兢業業。她小時候也讀了一些書,在繼母手下過活時,什么事情都要做,鍛煉得手腳麻利,還做得一手好女紅。秀草見尤家人沒有人針線出色的,就把尤家上下的裁衣做裳的活計全部包下下來,每日里十分勤勉。
黃娟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略松了口氣,尤氏姐妹這算是有些轉變了吧。不過,這完全不能放松,前路未定,她還是不能懈怠。既然接替了原主的身體,那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不能推卸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尤氏姐妹對她都十分親熱,人非草木,黃娟在責任之余,也對她們生出了感情,自然不愿意她們重蹈悲劇命運。
除了要盡力改變尤靈靜和尤小惠外,黃娟也有另外的煩心事,那就是尤家的經濟情況。尤老爺生前不過是五品官,因為年歲已高,在仕途上已經前途黯淡,只當著閑職,拿一份俸祿,并無多少油水。
尤老爺在世時,尤家總還能有些外財進賬,還能撐著官宦人家的體面。但自從他駕鶴西去,他膝下沒有兒子,尤氏姐妹又不是他的親生女兒,尤氏宗族生生地從原身身上奪走了大半明面上的財產,這在古代社會,竟然也是名正言順的。
上京之后,原身不肯露怯,還是盡力要維持以往官家女眷的生活,不能大力削減開支,手頭就慢慢地窘迫起來。等到尤氏姐妹長大之后,尤家越發落魄,原身只得從她們身上打主意,以女色換取富貴的生活。
初來乍到時,黃娟拿著現代的標準來衡量的,她覺著既然銀錢不濟手,那就節省一些好了。在現代社會,她工作繁忙,也根本沒時間門做家務的,雇了一個鐘點工就把她的生活料理得不錯了。尤家母女不過三人,用得著怎么多人伺候么,她們又不是賈家那樣的貴婦貴女
可真正熟悉了古代生活后,黃娟這才明白,要想維持基本的體面,六個下人,那已經是無可減少的了。最簡單的,比如要想喝口熱水,放在現代社會,那根本不是個問題,隨時可以用電熱壺燒啊,舉手之勞。但在這里,是要通開灶眼現燒的,那一位專門負責做飯的婆子是少不了的。
這打掃洗衣的,也要人吧尤家還有些田產、小鋪子之類的,還要有人在外面跑腿辦事的。尤氏姐妹,若是連個丫頭都沒有,那根本就成了平民破落戶,都沒法尋一門好點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