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現在平安村條件變好了,要是以四年前的條件來看,整整干兩年的工分,才能買到這么一瓶葡萄酒啊,并且沒有酒票,還買不到。
就算就酒票,也未必能搶得過城里人,因為城里人離得近,有什么消息知道的也快,等他們在山里得到消息趕過去,連葡萄酒的味道都聞不到。
在五號院吃了飯,又閑聊了一會兒,宋希和周義就先回去了,因為宋希還惦記著寧安村村長送過來的那些小樹苗呢
齊村長送過來的這些,很多都是可以發展成產業的,野生茶葉和金銀花都是可以用來泡茶的,山里紅其實就是野山楂,是可以做糖葫蘆、山楂糕以及泡茶,野柿子可以泡酒可以做柿餅,香椿和刺嫩芽都是很好吃的菜。
當然,她手里有靈泉水,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發展成產業。
回到家里,宋希立即將野茶樹、野藍莓和桃金娘種在院子里,澆上靈泉水,因為這幾種樹不會長得太高,他們家院墻很高,外人根本看不見。
能進入他們家院子里的都是特別熟悉的人,是不可能多說什么的。
剩下的樹苗,宋希則種在超市樓頂的花盆里、泡沫箱子里,她要用靈泉水,讓這些樹苗以最快的速度繁殖育苗下去。
等到明年開春,將近有一年的時間,到時候就可以將樹苗交給齊村長了,這是寧安村的原始苗,她最多給自己留下一些當做辛苦費,絕對不會拿寧安村的東西去幫扶其他村子。
她相信每個村子里都有值得繁殖培育的東西。
之后的寧安村則開始復刻平安村的發展歷程。
村長首先是找了塊空地,然后安排村子里的青壯年,做泥磚,建小學,因為寧安村也是有下鄉的知識青年的。
他們在家里沒干過農活,讓他們干農活他們干不好,那就讓他們教孩子帶孩子,這樣就能讓寧安村的村民專心的種田了。
小學建好了之后,負責建房子的青壯年則繼續建房子,跟平安村一樣,先建一排一百五十平方的,再建一排一把八十平房的。
當然,他并沒有立即就強迫大家分家分戶,而是開早會的時候,說,年滿十六歲以上的村民,愿意分家的村里給分新房子,為了搬進新房子住,多的是人心甘情愿的分家分戶的。
分家之后,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則住一百五十平方,五口之家六口之家的則住一百八十平房。
所以寧安村的分家,可以說是分的歡歡喜喜,沒有鬧出一絲一毫的矛盾。
盛桂蘭他們之前也打算搬到平安村的,現在知道寧安村在復刻平安村,知道寧安村總有一點會像平安村這么富裕,便歇了往平安村搬的心思。
夫妻倆甚至是把三女兒齊鳳霞一家五口都給接了回來,也在村子里分到了一百八十平房的大房子,大房子還帶院子,種點菜種點粗糧什么的,怎么都不會餓肚子。
很多人也把自家的外嫁女一家給接回來了,只不過有些人的女兒拒絕回來,因為她們是從小被欺負到大的,從小干農活,從小就受盡了委屈,好不容易拜托了無底洞一樣的娘家,又怎么可能會搬回來呢
盛桂蘭想把齊彩霞和齊鳳蓮喊回去,一家人就該團團圓圓才好,但是兩人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