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陳秀顏離開袁太太家往自家走去,還沒走到就遇到了里正家的姑娘,叫什么來著。
“秀才娘子,我娘今兒炸了果子,請秀才娘子去家里嘗鮮。”穿著俏皮粉色襦裙的小姑娘梳著雙丫髻,五官雖然平淡,但一雙眸子很亮。
“是桃丫吧。”陳秀顏記起對方的名字了,“我回家一趟就去。”
“好,那我先回去了。”桃丫蹦跳著先回去了。
陳秀顏用罐子裝了八寶粥,蓋上蓋子,放到籃子里拎著去里正家,無事不登三寶殿,不知道對方找自己是有什么事。
“聞謙媳婦來了。”里正夫人的年紀瞧著跟蘇婆婆差不多,不過氣質跟蘇婆婆沒得比,穿著一身棕褐色的上衣,杏色的下裙,頭發挽起插了一根銀簪子,皮膚略顯暗沉,一看就是干活的人,不過比起一般農婦略顯沉穩。
“里正夫人。”陳秀顏笑著叫人。
“聞謙媳婦叫我翠芝嬸就好,叫什么里正夫人。”駱李氏笑呵呵道。
“翠芝嬸,這是我熬的粥,給您和家里人嘗嘗味。”陳秀顏遞上瓦罐,駱李氏笑著讓自己的閨女桃丫去騰出罐子。
“聞謙媳婦屋里坐,今兒找你來就是想跟你聊聊,你跟聞謙成親也一個月了,這段日子雖然沒怎么跟村里人打交道,但從明清、明心那幾個孩子的臉上也看得出來你這做小嬸嬸的把他們照顧的很好。”駱李氏笑著說道。
“都是很乖的孩子,雖然我年紀也不大,但他們對我都很敬重。”陳秀顏如實道。
“你也是個能干的,聽說你跟縣城典吏大人家里走得近,還把明心送去女學,村里頭都是獨一份。”駱李氏笑呵呵道,“歷來供男娃讀書已經夠吃力了,你們還送女娃也去,真是心疼孩子。”
“說來都是聞謙的功勞。”陳秀顏沒打算在外人面前凸顯自己,“典吏大人家的二公子算是聞謙的半個學生,所以關系才近。”
“駱秀才本就是個能干的,我當家的都說是當官的好苗子,以后你就等著享福嘍。”駱李氏樂呵道,“對了,明清那孩子也十五了吧”
陳秀顏了然,重點來了,原來里正夫人是來說媒的。
“是啊,四月剛過的生辰。”陳秀顏也不揭穿,那天的事就連陳家村都聽到風聲了,駱家塘村的里正夫人哪可能不知道。
“我娘家侄女今年十四,臘月的生辰,明年年底及笄。”駱李氏含笑道,“那孩子一手好繡工,模樣也是出挑,當然跟聞謙媳婦你比是差了一點兒,家里在縣城是做豆腐生意的,連帶著做早點。”
“可能你還光顧過他們家生意,就在縣城食攤巷,叫李記豆腐。”駱李氏說道,“不過我家侄女從沒跑過堂,幾乎呆在后院,進出也是從后門,我嫂子自己忙碌半生,不想子女也這般。”
“早早就把兒子送去縣里的學堂,對閨女也是拘著,雖然沒正經讀過書,但也識幾個字。”
“李記豆腐是我爺爺開辦的,現在到了我大哥手里也好幾十年了,家里有些積蓄,我大哥和嫂子又是疼閨女的。”
里正夫人的話陳秀顏都聽明白了。
“翠芝嬸,雖說我現在是明清的小嬸嬸,但畢竟是人生大事,我給不了準話,得跟聞謙說說,也需明清那孩子自己點頭。”陳秀顏含蓄道,“今兒翠芝嬸的話我會原原本本跟他們叔侄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