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拉起劍,圣女提槍。
斗氣雙雙彌漫,稱得上是氣勢如虹。
可與如日中天的氣勢相比,戰斗的過程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不是說勞拉不努力,也不是莉安娜不認真對待,有著相似內核的兩人都不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劍與槍的碰撞絕對是戰場上最激烈的,比獵兵的現代化槍械手雷還要夸張,但到了黎恩這個層次,對于戰斗的理解早已超越了表現,直指內核。
誠然,亞爾賽德之劍確實很強,二百多年的打磨之下,無愧于帝國武道雙極之一,誰看了都要說一聲好。
但不要忘了亞爾賽德的起源由眾多豪杰猛士組成的“鐵騎隊”的副長,槍之圣女最信賴的副手,也是最早跟隨莉安娜的猛士之一,與主君一起名動天下,成就傳奇。
他在莉安娜的身邊接受指點,一起研磨技藝。說沒有莉安娜就沒有亞爾賽德流是夸張了點,但莉安娜絕對在亞爾賽德流的技藝中留下了極深的烙印。
其中最直觀的證據便是亞爾賽德眾多招式以“洸”為名,而莉安娜授予最新一代親衛“鐵機隊”的絕招“星洸陣”同樣有“洸”。
莉安娜太了解亞爾賽德了,比經常和勞拉、奧蕾莉亞對練的黎恩還要了解。
雖然研磨了二百多年,亞爾賽德流不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大大提升,但根基還是那個根基。
以莉安娜的境界、經驗、眼力,看穿并不難。
當然,這也和勞拉沒有踏入超凡境界有關,換成將亞爾賽德完全化為己用,劍出隨心的“光之劍匠”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說能贏,至少沒那么容易被看穿招式。
這么說吧,和莉安娜對戰的勞拉,比和黎恩對戰的艾絲蒂爾好不了多少,只不過作為黎恩樣板的卡西烏斯相似度更高,而鬼氣爆發疊加劍圣境界對于層次不夠的武人更加無解。
于是就有了讓艾絲蒂爾無比怨念的兩腳。
除非艾絲蒂爾能達到劍圣的高度,或者脫出卡西烏斯的影響別開生面,否則她不管挑戰黎恩多少次,都得在黎恩面前翻滾不是黎恩覺醒了特殊癖好,而是這是對付螺旋最省事的方法,當你全速回轉的時候,順著回轉再加一把力,不滾才怪。
當然,那時的黎恩處在被圍毆的狀態,必須全力以赴,現在的莉安娜更多的是考校和指點后輩的心態,每一擊都控制得恰到好處。
不僅能讓勞拉的攻擊無功而返,還能讓她意識到不足之處和改進的方向。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指點沒有局限在亞爾賽德流的范疇內,而是更加適合勞拉本身,為她今后踏足武人最重要的“我道”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是只有身為源流且活得夠久,境界夠高,教過的人夠多的莉安娜才能做到的事。
其他人,無論是黎恩,還是奧蕾莉亞,乃至一手教出勞拉的維克多本人都做不到這么好。
這就是帝國武道最耀眼的豐碑,傳奇的圣女。
以騎槍作重劍使,以“洸”對“洸”,將勞拉用奧義“洸凰劍”凝成的“光之劍翼”擊碎之后,黎恩知道時候差不多了,身化疾風,來到勞拉身后,扶住她因為“折翼”而失衡的身軀。
不需要言語上的說明,勞拉自然心領神會,借著黎恩的懷抱穩定身形與氣息之后,落落大方地站起身來,持劍行劍士禮。
“感激不盡,莉安娜閣下,我知道該往哪里努力了。我會繼續以您為目標,精進下去,成為像您一樣的騎士。”
對此,莉安娜只是回了一句“可以學我,不要像我。”
一味的模仿永遠成不了大器,武道走到最后就是一個“我”字。
更何況,像我也沒什么好處。
我除了實力強了那么一點,人長得美了一些,懂一點打仗,有一臺騎神,也沒什么其他優點。
和他走到一起的終究不是我,而是伊芙琳,這一點請務必記住同樣被男人奪去內心的后輩啊。
勞拉點點頭退到一邊,退開之前不忘拍了拍黎恩的肩膀“我只能做到這種程度,接下來就交給你了。原本這就是屬于你的戰斗,是我非要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