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黎恩是主動,靜奈是被動。
雙方打到這一步,本就是黎恩有意為之。
面對那樣一把有著絕世鋒芒的寶刀,除非有同等級的武裝,否則任何武器都要吃虧,包括奧蕾莉亞的真紅寶劍和亞妮拉絲的劍圣佩刀在內,區別無非是支撐時間的長短。
而最佳的對應方式,就是避免和它碰撞交鋒。
問題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靜奈已經來到劍士夢寐以求的劍圣領域,本身追求的理還是“必中斬擊”,就算是硬實力更強的奧蕾莉亞或者莉安娜,也不可能做到,最多是靠著騎槍、大劍的特質盡可能避免正面碰撞。
但黎恩不同,因為他修的是第七型“無”,追求的是與萬物同在,發揮在劍上便是“從不可能處出劍”
靜奈能分析一萬種可能性,不斷削減,進而一劍破萬法。
黎恩就找出一萬另一種,不讓靜奈削減。
既然削不了,天下無雙的斬擊自然發揮不出來。
打不中就沒有意義,這是每個武人都知道的道理。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黎恩就比靜奈劍法更高,走得更遠。
黎恩可以“刀合萬物”,不代表他自己可以與萬物同在,靜奈砍不中他的刀,不代表砍不中他的人。
當然,在靜奈砍黎恩的同時,黎恩的刀也會砍向靜奈的身體,逼迫靜奈回防,或者打出同歸于盡的結局不時出現的二人同時收刀的根源就在這里,同門對決總不能真的砍死彼此吧。
說白了,黎恩仗著自身劍道的特殊在取巧,更巧的是這個“巧”正好對在靜奈的短板之上。
比起防守,她更擅長進攻,防御黎恩可能從任何一個角度攻過來的劍比直接砍黎恩本人更麻煩。
除此之外,靜奈的基本素質,心技體氣也都和黎恩大致相當,沒法像奧蕾莉亞那樣以力壓人。
最終,陷入這樣的江局。
師姐無法徹底封鎖師弟的刀招變化,師弟的變化也沒法真正拿下師姐。
兩人就在這樣的針對與反針對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刀,不斷從對方身上汲取經驗,不斷提升自我。
啊,原來我還有這里沒有“看”到,我的劍還有這樣的破綻。
靜奈每次斬擊失敗都會得到這樣的領悟。
啊,原來我的可能性還不夠多,如果能變得在深一些,再巧一些,就能搶先斬中師姐,獲取勝利。
黎恩每次無功而返,都會對“無”有著更深層的認知。
每次出劍,兩名年輕的劍圣都會變強一分。
從最初,帶有試探性質的慢,逐漸變快,越來越快。
前幾分鐘,學生們還能疑惑,還能迷糊,還能調侃。
騎士大人又從哪拐了個漂亮的舞伴回來不用想,要么亞修,要么繆潔。
十分鐘后,學生們已經說不出話來,深深地被一雙劍圣,被“零”與“無”之劍吸引。
又過了五分鐘,修為不足的學生甚至覺得雙眼刺痛,難以為繼。
因為短短一刻鐘的時間,黎恩和靜奈對自己的劍又有了更深的領悟,肉眼可見的成長。
這份提升有多么難能可貴只有奧蕾莉亞一人理解。
那是必須要道路相對,根基相似,修為相若,各方面都完美契合,才能做到這樣相互砥礪,相互印證,共同提升。
但凡差距拉開一點點,都不可能出現這樣均衡的局面。
不得不承認,劍仙對兩名弟子的判斷實在是太過精準。
這位成名已久的大前輩到底對“理”把握到了何等精深的地步啊。
奧蕾莉亞不僅悠然神往。
打架外加帶兵,她不一定會輸,但比其他方面,她差得太遠了。
dividquoteriquot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