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黑刀一閃,形如彎月,天下無雙。
黎恩緊隨其后,刀光點點,散化星辰。
恰如滿天星斗,與月輝映。
看到這一幕,維克多和奧蕾莉亞的眼神變得凝重。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如果說師徒組剛才是發揮出大劍和自身氣力的優勢,現在就輪到師姐弟發揮出太刀和劍道的優勢。
太刀的優勢有二。
第一是鋒銳,沒有任何武器可出其右。
第二是輕靈,這個是相對大劍而言,和刺劍,匕首比,肯定是不如的。
更為難得的是,靜奈和黎恩正好能將其中一種特點發揮到極致。
零型、黑刀的黃金組合,無人和與之爭鋒。
而沒了實體刀的限制,黎恩的出招也更加隨心所欲,任你是羅剎還是劍匠都無法完全封鎖。
只有這個也就罷了,靜奈畢竟沒有做到完全必中的無空,黎恩的靈力刃也無法和實體刀刃比傷害,只要時機合適,完全可以硬扛著強打。
然而,黎恩和靜奈從始至終都沒有給過這樣的機會,一次都沒有。
這不僅意味著兩人預測到了對手的招式,同時意味著他們對彼此了若指掌。
每一招會怎么出,接下來要怎么變,又會有哪些破綻,該如何彌補。
就像是靜奈破局的一劍,她只管往最強的一點砍,其他的都交給黎恩。
乍看之下,是黎恩在遷就靜奈,實則不然。
事實上,但凡有一點遷就,奧蕾莉亞和維克多也不會打得這么難受。
團體戰看似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真打起來或多或少會有所限制。
前衛之間,如何走位不碰到一起,如何劃分目標
后衛在攻擊的時候如何不誤傷隊友
隊伍里有強弱分別是該怎么辦強者要不要遷就弱者弱者該怎么不拖強者后腿
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點,哪怕帝國開發出“戰術鏈接”這種黑科技,也只能更精準地傳遞彼此的動向和意圖,無法改變不能放手開戰的本質。
就算是經驗和實力都走到巔峰的奧蕾莉亞和維克多都無法完全避免,畢竟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只能存在一把劍,同樣剛勐的兩把大劍,再柔也柔不到哪去。
黎恩和靜奈就不同了。
不斷消去可能性的零之型,不斷創造可能性的七之型。
一個是追求化無限為有限,一個是要以有限為無限。
兩人無論是劍道還是風格都是各走極端,對敵是完全對立,聯手嘛那就是完美互補了。
不動用“一刀修羅”的黎恩,最弱的一點是殺力,而這正是靜奈的最強的一點。
黎恩鋪開刀光是他最舒服的打法,靜奈專心砍人同樣是她的舒適區。
越打,兩人就越是舒暢。
靜奈覺得從沒覺得出刀是如此暢爽,以前打架不管是團體還是個人都要全盤考量,除非能確保一刀秒殺,否則就得出刀出七分,留三分。
現在當然沒那個必要,可能的空當和反擊自有黎恩補上,我只要安心把自己化作刀,最強的刀就好了。
黎恩同樣是如此,過去打架常常是自保有余,破敵不足,這一點從不同時期的絕招就能看出來,從最初的“焰之太刀”到“拂曉”再到“無刃劍”要么是疊屬性,要么是疊連擊,想盡辦法增幅殺力。
從來維那學會了修羅之道后,第一個強化的同樣是殺力。
與靜奈組隊后,這些顧慮自然都不存在,他只要專心的虛己,然后與世界同在。
我即是環境,最適合師姐這把最強之刀遞出的的完美環境。
更巧的是,昨日的戰斗和相若的境界正好補足了兩人最后一塊短板,兩人可以完美預測出對方的每一個變化,那正是昨天他們想要消去超脫的部分,某種程度上那也是自己招式的一部分。
這樣的狀況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傳說中默契的最高境界,“戰術鏈接”所追求的“二身一體”,零與無本就是一個整體。
有朝一日,兩人能同時達到無空與無限,說不定能在概念上成就東方理論中的“原初之一”。
這是奧蕾莉亞和維克多無論如何都無法達到的,此時此刻,帝國最強的師徒二人再也無法壓下兩名剛成年不久的年輕人。
不論他們怎么努力,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兩名年輕的劍圣一點一點消去他們通過經驗,通過地利苦心構建的優勢。
嘛,體育館的墻壁也因此保住了,不用大修,也算是一種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