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之前會有演習地發表,這是慣例。
同樣慣例的還有黎恩的老朋友們借機到訪,初次是雷克特和米莉亞姆,二次是克蕾雅和塞德里克,三次是愛麗榭和艾爾芬。
不過這一次是例外,沒有學校之外的人到訪,一個都沒有。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本該到訪的主賓“光之劍匠”已經提前來過,這會兒更是不在國內,其他人自然沒了機會。
至于接替維克多的“雷神”瑪提烏斯范德爾不好意思,這一位和托爾茲不熟。盡管小兒子庫爾特現下在托爾茲就讀,但瑪提烏斯向來公私分明,在接受陛下委任的重要時間點,絕不可能因私廢公。
所以,這最后一次的演習地發表也就成了最波瀾不驚的一次。
教官的先行回憶是,之后的公開發表也是。
沒辦法,誰讓演習地是在帝都呢近在遲尺,大家都熟。
當然,波瀾不驚只是表面,等真正經歷過就會明白,什么叫波濤洶涌。
而在演習正式開始前,還有一個慣例托爾茲專屬的機甲兵課程。
可能是為了彌補發表會的平澹,這次機甲兵訓練整了個狠活兒拿出了帝國現存最大、最強的機甲兵巨人諾亞。
別的不說,單是高度就有“龍人”“明鏡”這些普通款的兩倍還多,裝甲、出力等配置也是超規格二者的差距有人大人打小朋友。
在內戰之中,這玩意可是能單機對軍的可怕存在,最后還是黎恩駕駛瓦利瑪,好好費了一番手腳。
戰斗的結果,黎恩確實取得了勝利,巨人卻因超負荷運轉自我崩壞,連帶著機師一起在火光中化為烏有。
那一刻,黎恩再度感受到自己的無力。
如今再見諾亞,難免心中唏噓。
即便是在兩年后的現在,這玩意也沒能實現大規模量產。
據亞爾緹娜所說,正規軍中列裝的諾亞不超過二十架,駕駛者無一例外是軍中王牌,單是為了運輸,出動了三家飛空艇,一路慢速吊裝過來,可見牌面。
如此重量級的機體,駕駛難度也是絕對的重量級。
不管是亞修、庫爾特這些駕駛能力出眾的,還是繆潔這樣擅長計算的,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抓到要領,一個不留神就會失去平衡。
只是上機實操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叫苦不迭。
到最后,只剩下駕駛力墊底,幾乎要放棄課程的亞爾緹娜主要是亞爾緹娜的戰術轂操作方式和機甲兵嚴重沖突,亞爾緹娜不可能放棄陪著她一起誕生的“光劍”。
被同學們攛掇著“上機”也有點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意思,心中沒報太大希望,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亞爾緹娜對于機體的操作意外的順暢,很快便完成了所有測試,最后更是一機單挑庫爾特、尤娜、亞修、繆潔組成的機甲兵小隊,雙方平分秋色。
就在蘭迪決定見好就收,喊出停止的一刻,一直都很安定的巨人身上突然爆發出一股不祥的靈力。
因為靈力的波動十分微弱,只有長期與“觀之眼”同在的黎恩和女神之下位格第一的小幻敏銳地察覺到這一變化。
“地精阿爾貝利西的手段嗎”雖然沒有證據,但黎恩覺得巨人身上的靈力波動和rider使用寶具“ridersyste”很像。
正在主日學校上課的小幻合上眼皮,輕嗯一聲肯定了黎恩的猜測“那是終末的召喚,當受檢體被召喚,顯現出靈魂的真形與色彩,終末之劍才算是真正完成。”
“原來不,果然是這樣么。”黎恩的眼中浮現出少見的森冷。
對于“終末之劍”,他心中分析過很多次,也發現過很多重來前不曾察覺的脈絡。
雖說重來前是米莉亞姆犧牲化劍,但那是她主動犧牲,代亞爾緹娜受難,阿爾貝利西也好,奧斯本也罷,心中真正的選擇一直都是亞爾緹娜。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亞爾緹娜比米莉亞姆強在哪比那些不知身在何處的“姐姐們”又強在哪
黎恩記得很清楚,亞爾緹娜的編號是oz74,米莉亞姆是oz73,也就是說前面還有至少72個。
僅僅是因為誕生的晚,技術更加成熟還是說有什么其他的判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