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妃跟瑾妃早就站了起來,屈膝恭迎皇帝。
皇帝且走,且掃過楊儀跟那退后的三名太監。
“免禮,”皇帝帶笑“你們這里好熱鬧,是在做什么”
婉妃起身,含笑溫語“回皇上,上次皇后娘娘因瑾妃妹妹的病癥,傳了楊侍醫診看,果真是大有效用,娘娘吩咐讓臣妾幫看著妹妹的情形,斟酌行事,故而今日又傳了楊侍醫來復診。”
皇帝道“楊儀都開的什么方子”
婉妃跟瑾妃看向楊儀。
楊儀道“回皇上,之前是在太醫們所開的當歸丸之上,又加了丹梔逍遙丸,調經柴胡湯。外用的是蓮房粉。”
皇帝此刻已經在婉妃的陪同下落座,一擺衣袖“其他的都還罷了,蓮房粉是個什么”
楊儀道“是玉函方上記載的一個方子,用蓮房炒制研末,敷在傷口上,自有收斂消腫的功效。”
皇帝微微一笑“果真有效”
楊儀道“方才臣查看確實有些效驗。”
此時藺汀蘭在側,事關妃嬪內癥,楊儀當然不至于說的那么詳細。
“既然這樣,”皇帝道“你能治瑾妃的癥候,卻也有朕的功勞了。”
瑾妃不懂,婉妃思忖不語。
楊儀隱約知道了皇帝的意思“是,多謝皇上賜書,臣才能知道此方。”
皇帝嘿嘿地笑了兩聲“朕不過玩笑罷了。可見物各有主這句話是對的,那本書在朕手中,多少年了也不曾細看過,一旦給了你,竟就有了大用了。”
那三本書里,皇帝看的最多的,自然是那本記錄有雙修之法的周易參同契,至于玉函方,因多都是些治病救急的小方子,他自不在意。
婉妃笑道“這也是皇上慧眼識英才,幸而是給了楊侍醫,這若是給了他人,別人也未必有楊侍醫這樣傷心、這樣勤謹。”
皇帝表示贊同“此話很對。”
藺汀蘭在皇帝之后,望著楊儀垂眸侍立,好像玉人在側。
想到昨兒是什么日子,再看看她人在眼前,卻也仿佛如皇帝方才所說的那句話“物各有主”,人亦是名花有主,只覺著渾身冷簌簌的。
皇帝卻又看向旁側那幾名內侍“這又是什么”
婉妃道“回皇上,因昨日是楊侍醫的好日子,臣妾跟瑾妃便略備了點吉禮。”抬手示意那幾人上前。
太監們躬身前行,魏公公上前,將蓋在托盤上的緞子揭開。
皇帝定睛看去,見盤中之物,竟是一套黃金的首飾,一對鑲寶石的金簪,四朵金花,并一個嵌八寶的黃金花冠。
另外兩個托盤之中的,分別是一支玉如意,并一側看著有點舊了的書。
皇帝道“婉妃這般大方。怪道楊儀不敢收。”
婉妃道“讓皇上見笑了,臣妾也著實不知該賞賜點什么好,只是楊侍醫實在很可人的心,對于瑾妃妹妹的病癥又萬分盡心留意,她不僅給開了外用內服的藥,甚至還想到了給妹妹食補,可想這些日子,臣妾也正心慌,不知該弄點什么給妹妹吃才好,今日聽了她的話,真如撥云見日,令人寬慰。這點賞賜的東西反而是微末了。”
楊儀道“不過是微臣分內該盡的。”
瑾妃難得開口“要是別的太醫,就沒有你這么心細”才出口,她看看皇帝,又看看婉妃,仿佛怕自己說錯了話。
皇帝卻不置可否,只望著那本書“其他倒也罷了,這又是什么”
魏明捧了來,皇帝垂眸一看“這是本草”
婉妃欠身道“回皇上,臣妾也不太懂這些,不過因知道楊侍醫在意這些藥書之類的,所以不如投其所好。興許她能用得上。”
楊儀在看到那些金銀的時候,心里確實也冒出了皇帝說的那句話“不敢收”。
婉妃的出身,人盡皆知,她是寧國公府的,喬建的長姐,喬小舍的姑姑。
也是國公府在宮內的靠山。
雖然楊儀覺著婉妃沒有必要對自己示好或者如何,但到底要避避嫌。
看到那本書,楊儀才意外。
本草綱目她當然不陌生,從小到大不知道翻過多少次,本來不足為奇。
但是,本草從流傳于世之后,因為刻印等的緣故,不知不覺分成了數個版本,有“一祖三系”的說法。
其中最為珍稀的是金陵本,據說最靠近祖本,也稱為“一祖”。
而楊儀所看的,便是后來流傳的官刻本,就是所謂“三系”的江西本等。
故而此刻看到那冊看著有些古舊的醫書,不由好奇上心,竟不知這是那一本的。
皇帝拿在手中看了片刻“朕不通這個,你來看看吧。”
楊儀上前,從皇帝手中接了過來,只稍微翻看,便面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