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道“邵貴人會說話。怪道很得皇上的心意。”對楊儀道“永安侯,你應該是認得邵貴人的吧”
楊儀看了青葉一眼“回娘娘,自是認識。”
當然不能在此刻說是楊家的丫頭云云,雖然此事太后心知肚明。
青葉垂著眼簾,向著楊儀欠身道“見過永安侯。”
“貴人安好。”楊儀簡單地回話。
太后打量她兩人舉止,嘴角牽動,說道“你那個側妃的妹妹,著實有心了,把個伶俐的人送進宮來,皇上不知多高興呢。她比我們想的都周到。”
楊儀在太后身邊兒久了,也知道她的脾氣,這個語氣卻不是高興的意思,正相反。
她有點明白為什么自己進來的時候、青葉還在站著。
哪里是什么太后忘了,不過是故意為之。
青葉一聲不響。太后看了看她,目光轉開。
丹霞道“邵貴人先請回吧。”
青葉行禮退出殿門,帶了宮女去了。
太后才對楊儀道“你事先知不知道這件事。”
楊儀道“回娘娘,宣王府的事情,臣如何會知道。”
“說來,本宮隱約聽聞,你跟側妃不太相和是不是真的”太后略有好奇。
楊儀欲言又止。她確實跟楊甯“道不同”,不過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談論此事,就算當時對薛放,也從不說楊甯如何。
“臣、從小在外頭,自然跟府里的人有些疏遠。”楊儀回答。太后耳聰目明的很,又何必從她口里聽說什么。
太后一笑,又問道“本宮也覺著你跟側妃不同,那你可能猜到,她為何會往宮內送人”
楊儀猜不到“請娘娘恕臣愚鈍。”
其實最直接的解釋,大概是因為先前顧莜的事。
但也未必。
比如、楊甯有更大的圖謀或者是為了宣王
想必太后也猜是后者。
既然太后心里屬意的是端王殿下,當然對于楊甯這般舉動心生惱火,讓青葉站著,自己并動了氣,都是連鎖的反應。
不過讓楊儀驚奇的是,就算楊甯有心往皇帝跟前送人,那以皇帝那挑剔性子,也不是誰也能留下的,怎么青葉就能投緣。
此時,太后感慨道“你啊,雖跟人家是姊妹,心眼可差得多了。”
丹霞忙在旁邊說道“永安侯心實,一心都在醫術上,也沒有那些算計的邪門歪思。娘娘這話明明是夸永安侯,可別叫她會錯了意思。”
太后笑道“嗯,你的嘴巧,有你說了,自然不至于叫她誤會。”
楊儀忙道“臣不敢。”
太后便沒有再提這件事,卻問起薛放調任出京種種。
“此事是皇上的意思,據說選來選去,只有薛十七郎是個尖兒,最合適。本宮原先還想勸勸,另外不拘選哪個也就罷了,畢竟你們的婚期在九月,這眼見一個月不到了,這樣分開本宮心里都不落忍。”
楊儀道“娘娘仁慈,只是到底要以大事為要,不管是十七還是臣,都明白這個道理。”
太后嘉許地望著她“就是委屈你了。”
雖是后宮的人,但怎會不知戰場上的兇險,太后看著楊儀的眼神里更多了幾分憐惜。
等又交代了幾句服藥以及日常留意事項,丹霞親自送了楊儀出來。
到了宮門外,她說道“最近你跟側妃沒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