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救急可以,救窮確實是沒有必要。可是,原主是有新社會主人翁意識的,天真地以為幫助他人是為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雖然顧如覺得這么想自己的朋友不好,但是當章序瑜從帆布包里又拿出了一個粗糧饅頭,塞過來的時候,她忽然覺得,“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可以概括愛立和序瑜的友誼。
顧如推辭不要,章序瑜就板了臉,一雙圓圓的大眼睛警告似地瞪著顧如,顧如掰了一半下來,“一半就夠了,我要都拿走,你晚上沒得吃了。”這時候,每人每月30斤的糧食供應,在食堂買饅頭還要憑糧票,想多買都不行。
章序瑜笑道“沒事,中午吃得多。”
章序瑜中午也沒午睡,陪著愛立將要帶回家的東西稍微拾揀了些,只留了些應季的衣裳和鞋襪在這邊。
王元莉從房間里出來,看見她們收了一大一小兩個行李袋出來,不由心涼了半截,聲音里都帶了點急迫,“愛立,這么多你搞得動嗎要不要下次再帶啊”
“我剛試了下,差不多。”顧如邊說邊將自己的臥室門掛了鑰匙,“元莉,我還要去廠里交請假條,就先走了哈。”
王元莉盯著顧如的帆布包,幾番欲言又止,一副想說又不好開口的模樣,顧如當沒看見,和序瑜一起下了樓。
剛好是要上工的時間,遇到好幾個工友,都忍不住打量顧如兩眼。
章序瑜道“你看你,平常作個獨俠,現在這些人想知道點八卦,都不好意思上前。”
顧如卻松了一口氣。
國棉一廠在漢城是大廠,里頭分生活區和工業區,其中生產技術部門、機械保全部和技術監督部的技術員都有一百好幾十人,技術部又分為工藝科和制造科,沈愛立在制造科,因為剛過實習期,目前也就拆拆一些廢舊機器,打打雜。
顧如一邊跟著序瑜走,一邊在聊天中套點信息。
到技術部,顧如按照廠區指示牌,找到了陳主任的辦公室,交了請假條后,原想去交接下工作,陳主任卻說早都說好了,讓她安心回家休養幾天,“小沈啊,你們這一批新進的大學生里,女同志中我最看好你,工藝學的好,聽說私下又攻俄文,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年輕人要分得清輕重。”
明明是安慰、鼓勵的話,顧如聽在耳里,卻不由的面皮發燙,一個月35塊錢還能餓成浮腫病,她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又沒有家小拖累,她現在都懷疑整個廠里都猜到她借錢的緣由了
卻仍舊裝作沒有這回事一樣,面露感激地道“感謝主任對我的信任,我都明白的,以后一定注意,不會再拖我們部門的后腿”
她知道借錢給魏正赴港的事,日后會成為攻訐原主的理由之一,但唯一的證據事實上只有她正放在帆布包里的日記本。
現在,她說沒有這回事,就沒有這回事。
陳主任笑的和藹,“別緊張,我就叮囑這么兩句在家里好好調理調理啊,去吧,去吧”
保衛科的小李,人長的周正又勤快,就在宿舍樓下等著顧如,一個大行李包扛在肩上,竟然一點都不狼狽,反而越顯得身姿筆挺,顧如背著個小包走在他后頭,不由感嘆,原主一葉障目,這對象要是換成小李,不僅沒有浮腫病,連吃飯都有人幫忙在食堂排隊。
想著即將見到原主媽媽,顧如心里多少有點百感交集,對不茍言笑的小李也沒有多寒暄兩句,花了六毛錢購了到南華醫院站的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