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愛立對上這兩雙探問的眼睛,頭皮都有點發麻,“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我中學的時候,見義勇為幫了他一次,人家只是表示感謝而已。”
沈玉蘭怕讓女兒尷尬,忙岔開話題,“哦哦,怪不得呢我就說你們很久不聯系了”
楊冬青并不覺得是這樣,一個很久不聯系的人,會給你寄物資她難以想象哪個中學同學會忽然寄一包裹吃的給她,除了宋巖生,不過他倆完全是合作伙伴關系,和正常的同學關系又不同。
想到宋巖生昨天又來信說錢不夠,她頓覺碗里的面條也不香了。
這次宋巖生說機會難得,做這一筆可抵之前的幾倍,但是她這兩年也只存下五百塊錢,加上前幾次和宋巖生合作掙的兩百塊錢,也才七百。
之前她只負責入伙一半錢,其他都是宋巖生處理,分成按三七分,這次宋巖生說可以按五五分,前提是她得入伙一千塊錢。
機會難得,這三百塊錢她無論如何也得想法子湊齊
想到這里,楊冬青順著婆婆的話道“我們鄉下有時候下河捕魚,都很難看到這樣的大蝦。”
沈玉蘭道“這是海產品,比淡水蝦個頭肯定要大很多,蝦最補鈣了,也就是現在物資緊張,不然可以托你們小姨在申城那邊買一點。”又對愛立道“你小姨在吃的方面可講究了,你這回過去,她肯定要在最好的酒樓定一桌菜。”
“媽,你說的我都有點期待了”沈愛立感覺這個年代的人,對申城都有一種很明顯的大城市濾鏡,“媽,你有沒有什么想要買的,我去那邊看看”
沈玉蘭搖搖頭,“現在哪里買東西都要票,漢城不好買的,申城也不好買,你自己看看要不要買兩身衣服,我明天去單位里問問誰有通用的布票。”
楊冬青有心要插一句嘴,但是母女兩都沒有問她一句,她明了依著婆婆的性格,上次既然已經說他們小家的事自己處理,現在還能一鍋吃飯,估計都是看在俊平不在漢城,她又懷孕的份上了。
晚上睡覺前,沈玉蘭又想到應該再給女兒一點錢,窮家富路,要是在路上遇到一點意外,多帶點錢也從容一點。
從一個樟木箱子的夾層里,拿出了一個小軟布包,翻開以后,挑了一個手工繡的墨綠色小包,輕輕摩挲了好一會兒,這還是1938年,那個人送的,現在給愛立,也算物歸原主。
沈愛立在房間里看青春之歌,她發現現在的這個版本和她在未來看到的不一樣,尤其是女主角和其有情感糾纏的三位男同志的篇幅,忽然就發現小說初版本的趣味了。
沈玉蘭敲了下門才進來,將兩只小包遞給愛立,“小妹,這兩個給你”
愛立接過來一看,其中一只是女式紐扣首飾包,傳統的刺繡工藝,正面是一只瓶子,背面是一副鏡子,笑道“媽,這么好看,你舍得給我”
沈玉蘭倒沒注意這個,揶揄道“這算什么,你小時候還穿過雙面繡的衣裳呢”又望著女兒道“打開看看,路上帶點錢,媽媽也放心點。”
沈愛立打開,墨綠色小包里是一只碧色玉鐲子,看著很透亮,另一個黑色小錢包里是一卷錢,有十塊、一塊和一毛,不知道有多少,看著厚厚的,忙道“媽,這鐲子我收了,錢真不用,單位會批一筆出差費用,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