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宮里的熱鬧屬于打牌的嬪妃們,和外面的康熙沒有半文錢干系。
不論來了月事身體不適的借口是真是假,既然她們擺明了不想侍寢,康熙也不會強人所難,沒有進去打擾她們的熱鬧,轉身就走。
夜晚的宮道顯得有些凄涼,樹影重重,隨風而動,落在地上交織出一個個猙獰的黑色影像。
兩個小太監提著宮燈在前面照路,梁九功跟在身后,以備他隨時吩咐。
分明不是一個人走在這條不知走過多少次的路上,康熙竟覺得有些寂寞。
回到乾清宮后,他一個人躺在龍床之上,既不能抱著溫香軟玉,又不能抱著小兔子兒子,翻來覆去睡不著,怎么都想不明白。
他,愛新覺羅玄燁,大清的九五之尊,怎么就淪落到被嬪妃們齊齊嫌棄的地步了
過去那么多年,都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肯定是那臭小子干的
“梁九功”康熙翻身而起,準備一旦問出些什么,就用那理由去找胤祚的茬。
他可是皇帝,有那么多嬪妃和兒子,憑什么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睡覺
忽然覺得胤祚那做白玉牌的主意不錯,嬪妃沒空的時候,他還可以叫兒子過來一起睡。
在外面守夜的梁九功匆匆趕來“奴才在。”
“這幾天宮里究竟發生了什么”康熙問。
這些日子,北方各地的小麥漸漸成熟收割,畝產量的數據紛紛報了上來,大多是喜報。
也有一些地方選擇觀望,原本大家都少,菜雞互啄,也沒有什么,但今年用了化肥之后,各地畝產量上來了,這些地方的數據就顯得格外寒磣。
其中更有一個地方的縣令,因為是張英家七拐八拐的親戚,得知張英和張廷玉都在六阿哥手底下做事,咬咬牙在全縣推廣化肥。
剛開始推廣的時候,那個縣令沒少被人罵,等到收成季,只有三十多斤的畝產量,竟然翻到了一百多斤,所有人都樂瘋了,天天稱贊縣令是青天大老爺,六阿哥是仙童下凡。
糧食的收成是政績的一部分,該縣令就此搭上了最早的一班順風車,升職有望。
而他的所作所為也因此傳了出去,臨近的幾個縣令酸成了檸檬,各種托關系想買化肥。
各地官員知道化肥對糧食的增產效果后,紛紛給康熙上奏折,希望下半年的化肥數量能夠跟上,不要短缺。
他們知道胤祚搞出化肥就當了甩手掌柜,接任掌柜的納蘭明珠跑去了長江黃河兩域,其他人不好做主,只能來求康熙。
這事關系到明年的收成,整個大清所有百姓的口糧,康熙沒法不慎重。
早前,納蘭明珠為了減少運輸成本,派人去各地建設化肥廠,就近獲取原料生產化肥。
但是購買化肥的多是消息靈通的官宦人家和有錢人家,再就是腦子靈活的百姓,見這些人都買了,覺得是好東西也跟著買跟著用。
鑒于銷量不如預期,各地負責人怕化肥在倉庫日益堆積,把生產的速度降了下來。
如今消息一出,囤積的化肥一次性清空,化肥廠天天加班生產,依然供不應求。
各地化肥廠的人手有限,再怎么緊急招募,也得花時間培訓,沒辦法在短時間內供應那么多,有人天不亮就在店門口排隊等著買,還有人因為買不到化肥在店鋪前又哭又鬧。
康熙一邊生氣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百姓卻還不聽話,一邊努力瞞著胤祚,不讓他知道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被最想保護的百姓無視了。
他忙著和大臣們開會商討,主要是商討數量有限的化肥究竟賣多少,怎么賣,哪些地區的化肥得優先供應,哪些地區的化肥可以調用。
還得防著各地倒賣商人,在化肥數量不夠的情況下,把原本不貴的化肥賣出高價那就違背最初胤祚薄利多銷的目的了。
結果,康熙為這事忙了好幾天,為了不讓胤祚知情,都沒找他過來,也不讓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