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時間也就算了,他們還等得起,靠運氣就過分了。
康熙從來不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運氣上,被他一手教導出來的太子同樣,父子倆聞言都興致缺缺。
胤祚“”至于嗎太醫們要哭了喂
頓了頓,他說了下去“還有醫用酒精,這個用在日常消毒、防止感染發炎上,最好用在經常受傷的地方,比如醫館、戰場。”
說到“戰場”兩個字的時候,小家伙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康熙,已經算得上是明示了。
康熙笑了一聲,太子低著頭也在笑,胤祚有些摸不著頭腦。
康熙道“現在知道說了,怎么不早說可以送到戰場去”
“因為知道說了也沒用。”胤祚不想說嗎早說一天就能拯救很多人,可現實不允許啊。
“醫用酒精需要淀粉類植物糖化發酵,再經過蒸餾制作而成,如果要把大量的酒精應用到戰場上,也就是說會有更為大量的糧食專門用來提煉酒精,這個不現實啊。”
康熙親政之后,大清各地都在陸陸續續地打仗,幾乎沒有斷過,這對國庫和糧食都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一直在削三藩,剛剛平定就開始,直到今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瑯在澎湖海戰上取得勝利,臺灣之戰才有了停止的兆頭。
可北方的準噶爾和沙俄依然對大清虎視眈眈,戰火隨時都能燃起,也是注定要打的,近幾年太平不起來。
打仗需要的糧食比和平時期多很多,國庫每年收上來的一大部分稅收都用在購買糧食、物資、武器等軍需上了,戶部老哭窮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來市場上的大量糧食就被收購用作軍需,這個情況下,要是胤祚再在市場上大量收購糧食,別人不知道他是用來提取醫用酒精,傳出一些戰亂謠言引發糧食購買熱潮,或者引得糧價暴漲就麻煩了。
康熙年間本就天災頻發,特大洪水地震都有,要是不巧,在他大量收購糧食之后再來個洪災、地震、旱災的
那就是士兵在前線豁出命去打仗,他在后面直接掏了士兵們的老窩,太特么缺德了
再者,以玉米為例,大清的玉米畝產量平均是一百斤,大概能夠釀出三四十斤酒,不管是用釀出來的酒進行蒸餾提純,還是采用別的手段,最終能夠得到的醫用酒精只有二十多斤。
要想運送到前線給受傷的士兵使用,起碼得以噸為單位來運送。
以一噸醫用酒精來算,得用五噸的玉米來制作,可是整個大清一年下來才收多少玉米啊
胤祚道“大量的醫用酒精運送到前線,沒有良好的路況,路上磕碰一下就沒了,沒有良好的護送隊伍,被打劫一下就沒了,沒有良好的儲存裝備,一個火把下去就得炸。”
難不成他們期望敵方漏掉這么重要的情報,讓他們一路安安生生地送酒精過去嗎
就算敵方真的這么傻,康熙愿意讓大半個大清百姓餓肚子,也要送醫用酒精去前線,可沒有那么多人會蒸餾酒精啊。
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提出來也只是讓人為難,何況他不認為康熙想不到這一點。
康熙確實知道,沒那么做也是如胤祚所考慮的那般,“你說酒精容易燒的時候,朕就知道大量運送很困難。”
而胤祚如今擺出來的各項數據,更證明這一點不易做到,現在強行去做還可能損兵折將,造成更大的損失和災難。
“太醫院已經做過許多實驗,傷口經過酒精消毒確實會更快愈合,不容易感染。今年各地糧食畝產量上來了,可以嘗試在各大醫館推廣醫用酒精的好處和用法。”
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能快速推廣普及的,化肥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知道康熙心有成算,胤祚就不再多說,畢竟他就是個研究人員,和專門搞政治的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