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給的角度太新奇了,胤祚從來沒想過木蘭秋狝還能從蒙古各部那里薅羊毛。
對啊,蒙古什么最多牛和羊
蒙古最缺什么蔬菜水果
蒙古各部在那個地方盤踞了這么多年,想必什么牛肉干羊肉干的早就吃膩了,烤羊肉燉牛腩什么的也不在話下。
不過,也不能想得太理所當然,萬一有什么錯漏呢
還是得先調查一下,知道蒙古的現狀才方便更好地薅羊毛,不對,是合作。
胤祚的笑容特別和善,“汗阿瑪,能跟我說說蒙古缺什么嗎”
康熙“”
太子“”
為了我們能過一個有意思的木蘭秋狝,不好意思了,蒙古各部。
父子倆露出一個和胤祚相差無二的和善笑容。
康熙“蒙古各部生活在京城以西以北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住在蒙古包中,草吃完了就換一個地方,并不像我們一樣從事耕種活動,也不在一個地方固定居住休息。”
以上這些就是胤祚對游牧民族的粗淺印象。
他知道游牧民族大概是怎么生活的,卻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想到就問“汗阿瑪,他們為什么不跟我們一樣,尋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種些蔬菜糧食水果,再養些雞鴨魚鵝呢”
同樣的疑問康熙和太子都曾有過,也得到過答案“他們已經持續這樣的生活千年,也習慣了,你不能要求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奔跑的馬兒,心甘情愿地被拘束在小小的馬廄之中。”
胤祚
聽起來挺有道理,可他覺得不應該只是這樣。
回宮的路上,康熙和太子說了一些蒙古族的穿著打扮、飲食喜好、生活習慣等等,還簡單地教了他幾句問候的蒙語。
回到宮里,胤祚立馬拉著康熙和太子趕往慈寧宮,他問這兩個自小生活在京城中的人干嘛當然得問過去曾在蒙古生活的太皇太后啊
“烏庫媽媽,胤祚來看您啦”
小短腿剛剛邁入慈寧宮的大門,聲音已經傳到了正殿。
太皇太后一聽到熟悉的小奶音,微皺著的眉頭就松開了,輕輕放下茶盞,笑著對蘇茉兒說“我就知道玄燁和保成能把他帶回來。”
蘇茉兒也笑“可不是嗎六阿哥要是再不回來,格格怕是得茶飯都不香嘍。”
“你呀,就知道調侃我”太皇太后嗔了她一眼,期盼地望著門的方向,“兩個月不見,不知道那孩子瘦了沒”
蘇茉兒順著話頭說下去“那格格可要留六阿哥在宮里住段時間,養胖一點再放他走。”
太皇太后何嘗不想把這么個可愛活潑機靈的曾孫留下呢她相信玄燁也一樣。
可祖孫倆都知道,比起自己,大清和百姓們更需要那個孩子,不敢自私地留下他。
這也是太皇太后知道康熙和太子出宮去美食街,明知胤祚會回來,依然皺著眉頭的原因。
于私,她盼望這個曾孫回來,于公,她不希望玄燁感情用事,矛盾極了。
做人,可真的太難了
“烏庫媽媽”伴隨著拖長的喊聲,一個青綠色的小娃娃跑了進來,太皇太后下意識地張開手,準備迎接曾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