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那么點受用,嘴角正要揚起,察覺肩上和腿上的力度不怎么大,昭示著主人分明有所求,還不那么走心,剛剛要揚起的弧度立馬落下。
“隨便糊弄兩下就想朕幫你,想得那么美,你怎么不上天呢”康熙實在是恨鐵不成鋼,要是天底下的人求人辦事都是這種態度,誰樂意幫忙
胤祚故意只聽最后幾個字,并對此作出回應“汗阿瑪要是想上天,就再等等唄,等我們把熱氣球做出來就好了。”
飛天是一代又一代華夏族人的夢想,他還記得現代飛天夢從神話變成現實的那一天,全國上下有多么激動。
就不信把熱氣球和飛天同時拋出來,還不能讓康熙同意
果不其然,有飛天這根小魚干在前面釣著,康熙沒再糾結捏肩敲腿的力度如何。
“朕記得你早前在準備萬壽節生辰禮時,提過熱氣球,說是能俯瞰紫禁城和京城。當時,你說不方便。”
兄弟們一個個目光熠熠,古有嫦娥奔月、敦煌飛天,在神話故事和壁畫上寄托無法實現的飛天夢想,如今真的能夠憑借熱氣球上天嗎
在皇莊這么久的四阿哥和七阿哥,只在物理教材上看到過熱氣球,知道其中的原理,卻不知道胤祚竟然有制作的打算。
實在是因為空中很難有著力點,難以控制身形,不夠安全。
胤祚“是不太方便啊。熱氣球是通過加熱氣體,使得氣球內部的密度低于外部,借此產生的浮力在空中飛行。原理簡單,但是材料難找,要想氣球載人飛行還得經過許許多多的實驗,近兩年事情太多,肯定不行。”
不光是燃料的材料、用量、火力得經過實驗,制作熱氣球的材料也得經過多次試驗,最起碼不能隨隨便便就漏氣吧
想要載人,想要安全,想要控制熱氣球飛行,哪一項不得研究上好幾個月如果遇到太難的關卡,沒準還得卡上個一年半載的。
聽完胤祚細致的講解,康熙和幾個兄弟對于天津衛的研究所建立和人才的渴求更為迫切。
那么多東西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終究還是因為能用的人太少,但凡多上幾個,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見肘。
康熙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大清選人才的方式科舉和捐官。
前者需要多年學習,擅長八股文,后者需要不少的銀錢,但是會手藝的人完美地避開了這兩個兩個踏入仕途的好方式。
看胤祚那“我很缺人,速來報名”如此淺顯直白的招賢令能招來那么多人,就知道手藝人是和胤祚文化水平差不多的一個特殊群體。
“胤祚,你要不要再發一次招賢令”說完之后,康熙都覺得自己出了個餿主意,哪有人一年之內發兩次招賢令的
三阿哥摩拳擦掌,很想立即揮毫潑墨“二哥已經寫過一次,這回是不是該輪到我了六弟,我們倆比比看誰寫的招賢令更有用”
四阿哥有不同意見“我在皇莊住了這么久,更了解那些人,還是我來吧。”
“我我我”五阿哥最喜歡湊熱鬧,見兩位兄長搶著要寫,爭著搶著也要來。
三阿哥“和你們幾個比起來,我的文采最好,這事我當仁不讓。”
四阿哥“二哥的那份招賢令著實出眾,號召力依然輸給了六弟那份,還是直白點的更有效,不需要文采就不需要三哥了。”
五阿哥“我熟讀六弟的那份招賢令,保證能寫出一份差不多的。”
太子全程保持沉默,不參與話題。
他那份經過仔細斟酌文采斐然的招賢令,竟然遠遠比不上六弟那一張過于直白的招賢令,實在令他懷疑讀書究竟有什么用
要不是六弟悄悄告訴他,很多人知道他們兄弟倆打賭,到了皇莊門口會換招賢令,統計出來的結果不代表真實數據,太子能當場表演一次掀桌。
七阿哥還在啟蒙的階段,別說什么文采不文采的,毛筆字都不會寫,哪敢出來獻丑
為了使得自己不太尷尬,他選擇投喂八弟一塊糕點。
八阿哥看戲看得正開心,忽然被投喂,還有點懵,愣了一下就放進嘴里,吃到一半才想起道謝“謝謝七哥。”
七阿哥搖搖頭,表示這沒什么,又指了指八阿哥的嘴,示意他嘴里有東西的時候最好不要說話。
居然忘記規矩了八阿哥急忙用小手捂住嘴,飛快地咀嚼幾下咽了下去。
康熙注意到這兩兄弟的小動作,也知道三四五三個兒子都是為了給胤祚幫忙,可謂是皇家阿哥之間兄友弟恭的最佳表現,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又在發現胤祚托著腮看好戲的表情時悄然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