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每年都有,不稀奇。”
“堤壩怎么還是垮了”
“誰貪了堤壩的錢”
“六阿哥居然翻車了”
去年的雨水不算多,建好的堤壩數量也不多,并沒有聽到被沖垮的壞消息。
但是又一年時間過去了,今年各地都是暴雨,六阿哥和國庫出錢又多建了好幾座堤壩,沒想到還是垮了。
這就跟一直賺錢的聚財童子忽然賠錢一樣不可思議,也令人不由自主開始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聚財童子。
放到胤祚身上,懷疑的點就更多了。
他太過年幼,近兩年研究出來的東西和做出來的種種堪稱智多近妖,沒問題的時候大家你好我好,一旦出現那么點不好的苗頭,所有惡意都冒出來了。
“就說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怎么能夠發明這么厲害的東西,敢情還是垮了啊。”
“國庫就不該撥那么多銀子去建”
“現在堤壩沖垮了,銀子也沒了,到時候誰去賑災哪來的銀子賑災”
“建堤壩的錢是不是都浪費了”
“六阿哥以后還是專心賺錢好了。”
各種各樣有褒有貶的議論聲傳入了各人的耳朵里,眾人有志一同地瞞著胤祚,避著胤祚,不想讓他知道。
胤祚也就裝作不知道,一心研究電話。
直到后一步到來的消息為他澄清鋼筋混凝土堤壩并沒有垮,被沖垮的是以前的堤壩。
這時,很多人恍然想起鋼筋混凝土墻壁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親自用大錘錘過,驗證過究竟有多么結實的。
可,大錘子和洪水的威力能一樣嗎
有人意識到事情還沒明朗之前,不明所以的百姓們被刻意帶了節奏,也有人意識到暗地里似乎有針對六阿哥的人,故意把消息分兩次傳遞。
真正的消息遲早會傳回京城,那么提前把缺少部分信息的消息傳回來有什么用呢
讓百姓排斥六阿哥,懷疑六阿哥,進而讓六阿哥對百姓失望嗎是反清復明的勢力在其中作祟
不管他們怎么想,怎么說,都不會再影響胤祚。
旁人的說法與他何干
他自己出錢建的東西,難不成還要在乎那些根本沒因此受益的人說的話嗎誰知道那些言論底下藏著多少鬼
只要把那些人想成只會躲在屏幕后面瞎逼逼的鍵盤俠,胤祚就什么負面情緒都沒了。
一聽說朝廷開始組織賑災和救濟工程,他立即捐了萬兩。
今年的木蘭秋狝、冰嬉還沒開始,這兩樣都費錢,國庫能抽出來賑災的銀兩并不算多,但也不少。
胤祚一捐,康熙、太皇太后、兄弟們捐了,嬪妃和公主們捐了,大臣富商們也捐了。
最后,京城的百姓們也捐款了,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可能是京城起的帶頭作用,也可能是胤祚的影響力,大清各地都有送銀送糧送衣的,大家齊心協力地渡過當前的難關。
朝廷賑災及時,地方官員控制得當,將災后的疫病控制在小范圍內,沒再造成二次災難。
經過此次暴雨和洪水,大臣們看到了鋼筋混凝土堤壩擋洪水的能力,建議建造堤壩的奏折一份份地送上了康熙的龍案。
就連往日那些吝嗇的戶部大臣們,在折算過鋼筋混凝土堤壩的建造價格和今年賑災所花的銀兩之后,也沒了激烈反對的理由。
康熙和太子揚眉吐氣,特意把胤祚叫過來,讓他看奏折。
胤祚稍稍翻了翻,很平淡地問“那明年的堤壩不要我出錢了吧”
康熙猶豫了一下“盡量。”
他也不想堂堂國事讓兒子個人出錢,當皇帝和當爹的臉面都沒了,可問題是這個兒子有錢啊,認真起來能和國庫比。
太子很客觀地說“國庫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能分到堤壩上的就那么點,明年或許能在今年的基礎上多建幾座,但要想達成你預想的長江黃河那邊都建上一圈是不可能的,起碼這兩年不可能。”
這一點,康熙太子清楚,胤祚也清楚,畢竟他們都記得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清楚地寫明了鋼筋混凝土堤壩的建造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