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間,康熙太子四阿哥的反應并不是后悔沒用其他借口把張廷玉從胤祚身邊調開,而是好奇發生了什么事。
張廷玉不要太清楚他們對胤祚的護兒弟勁,不可能毫無緣由就這么說。
四阿哥最先沉不住氣“發生什么了”
今天發生的事,就算胤祚不說,康熙和太子也能找人去查,張廷玉也不可能替烏日娜和術侖隱瞞。
胤祚就直說了,說了他們倆來找自己的事,也說了張廷玉的分析,而后再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再過說什么做什么都被人算計的日子。”
小家伙孤零零地站在那,神色平靜,沒有故意裝可憐、博同情,可他越是平常,越是讓康熙、太子和四阿哥覺得他是故作平靜,越發心疼。
康熙和太子自小處在陰謀詭計之中,見得多了,不覺得有什么。
四阿哥是知道陰謀詭計都是皇子阿哥的日常,大環境如此,他沒法改變環境,只能逼迫自己習慣。
可這一切放在他們疼愛的兒子弟弟身上時,就都成了不習慣和不愿意。
再怎么不愿意讓胤祚離開京城,他們也不能把一只習慣在天空翱翔的老鷹一輩子關在籠子里,強迫他變成一只不會飛的小雞。
“你答應過朕八歲再去的。”康熙的嘴角下壓,已然不悅。
他知道烏日娜和術侖的算計只是一個導火索,更多的是胤祚不喜歡京城和朝堂的環境,但還是不可避免地遷怒了。
五歲和八歲之間隔了整整三年
天津衛離京城那么遠,一旦胤祚過去了,不可能跟在皇莊一樣頻繁回宮,一年下來恐怕只有過年和生辰才能見面,那也太少了
饒是平常性子好的太子,也不理智地遷怒了,意識到這想法有失偏頗,仍然選擇了放任。
“六弟,你才五歲。”太子的語氣有些沉重,誰家的孩子五歲就離家那么遠還是被迫離家
四阿哥氣得想去套術侖麻袋。
說他傻,他還真來勁,都不知道被烏日娜利用多少次了,還沒點腦子
“太早了。”
一看親爹和親哥態度有所緩和,不再是過去一提出就拒絕三連,胤祚再接再厲道“孩子長大了,總是要放出去的嘛。五歲覺得小,八歲就不覺得小了嗎”
八歲去天津衛都是他跟親爹辛辛苦苦談判得來的結果,否則怕是成年以后才會被放出去。
在這一點上,胤祚的腦回路難得跟康熙、太子默契地搭上了。
父子倆被戳中心事,沉默著沒有回應。
胤祚不想把康熙和太子逼得太狠,選了個折中的建議“或者我先帶著人去大清各地轉轉,親眼看看民間生活和百姓的需求,等到八歲再去天津衛”
康熙“不行”
太子“不可能”
父子倆臉色驟變,如出一轍的難看和堅決,還有一分不易令人察覺的忌憚。
胤祚
四阿哥
拒絕就拒絕了,也不是沒見過這對父子拒絕胤祚的時候,但現在的態度和過去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可非要說出點不同來,又很難描述。
康熙和太子不愿讓胤祚離開京城,不僅是對胤祚的寵愛、擔憂,更是因為做夢夢到過太多種胤祚的死法,擔心那是上天給的警示,離開京城就會應驗。
可是胤祚都拿出了這樣的理由,他們倆再想阻止,就得找出個更好的理由。
康熙沉著臉“讓朕想想。”
有了商量的余地,胤祚也沒有得寸進尺,乖巧地回了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