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問的問題很是有些尖銳,特別是之前劉欣雨曾經提過的政策。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局長會議精神早兩個月前就已經傳達到縣,確實有允許“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這一條。
出臺這條政策主要為了緩解回城的知青就業難帶來的一系列難題。
把這條用在農村私人辦廠略有些牽強,甚至有斷章取義之嫌。
劉欣雨一本正經地與縣長討論這個問題,有些論點曾經向王司長討教過,此時拿出來倒是說得有理有據。
說到最后劉欣雨狡黠一笑道“雖然田地全部包干到戶,但是我們這里山多地少,像我奶我二嬸,除了農忙平時多有空閑。她們應該算是閑散勞動力吧。
我們想要辦的包服廠,雖然有縫紉機鎖邊機,依然應該算是手工業。
我覺得哪條都符合政策,希望縣領導多考慮農家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照顧。
廠子辦起來以后,該上交多少稅,一定按時交清,絕不拖延含湖。”
可惜的是無論縣長還是書記都沒有給劉欣雨準話,只說需要回來研究研究。
不過縣長書記臨走還是肯定了劉欣雨的商業眼光,讓她先把機器組裝起來,人員培訓起來。
劉欣雨心里多少有些失落,看來以個人名義辦廠的時機還沒到。
這些機器最終很可能作價賣給大隊,然后以大隊的名義集體廠辦。
雖然心里難免失落,但是正如陳招娣所說,把這批零部件組裝起來賣出去,她也能賺不少錢。
想通了心情自然也就沒那么沉重,送走縣長和書記,干脆也不等縣里的回音,劉欣雨直接與張支書商量村里集體辦廠的事。
張支書當然十分高興,帶著劉欣雨去大隊部,先借題發揮狠狠地罵了林素珍母子一頓,罰母子二人打掃村里主要街道一個月。
把劉家大房的人打發走之后,大家坐下來商討辦廠的事。
一番商議之后,劉欣雨以總價四千元將運回來的零部件和配件賣給大隊,她負責組裝和工人培訓,甚至還要幫忙聯系原材料的貨源。
本以為大隊付不出那么多錢,劉欣雨已經做好與大隊商量如何分期付款的準備,結果讓劉欣雨大迭眼鏡,大隊居然打算一次性付清四千元。
盡管劉欣雨也想一次性收款,想了想還是提醒道“辦廠光有縫紉機鎖邊機可不行,還得采購原材料輔料,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少,可以分兩期或者三期付款給我,大隊不賴我的賬就行。”
張支書朗朗一笑道“放心,大隊有錢,五六十臺機器只收四千,大隊已經賺了大便宜了。你還得幫忙組裝、人員培訓甚至還要幫忙聯系貨源,再不把錢付給你就太虧心了。”
既然如此,劉欣雨也不再推辭,錢嘛當然是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