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縣學如今只收那么些學生,而朝陽縣窮困,無法讓更多的孩子學習;本官考慮許久,覺得該讓朝陽縣更多的孩子入學,不說讓他們科舉入仕,學一門手藝也是好的。”
“朝陽縣正逢百廢待興之時,匠人、手藝人緊缺;若是多培養一些出來,百姓們家中有了固定收入,生活自然會得到改善。而且,都去種田了,經濟無法提升起來;所以,本官便想問問教諭可愿改革縣學,在現有的課程上,再開一些其他手藝班。”
“如刺繡、木工,聘請大師傅,和各種各樣的手藝人來做先生;為朝陽縣輸出一批手藝人,您覺得呢”
南明陷入沉思,在明婳以為他不會答應的時候,他開了口,“縣令大人是位好官,這些日子下官看著大人一步步走來;為百姓們做的都是實事,下官相信您是真想推動改造朝陽縣。可是,手藝人多了就不值錢了,那些有手藝的人沒幾個愿意交給別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呀。”
“這你不用擔心,縣衙發出公告,再請大師傅們配合;問題不大,至于愿不愿意教真正的手藝功夫,那就看學生們的能耐了。也算是為他們制造一個接觸更多年輕人的機會,擇徒范圍更廣了,你覺得呢”
南明他不覺得啊
人家大師傅不稀罕徒弟。
“大人,要不您再考慮考慮”
明婳道“本官知道教諭的意思,奈何,此事不得不做;一個縣城的繁榮,不是一兩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能做到的,需要的是全縣百姓團結一致。”
“何其難”他不想潑涼水,但,人性自私。
人心隔肚皮吶。
“教諭可愿”難不難的,不做誰也不知道能否成功。
南明搖頭,“不是下官不愿,而是縣學地方有限,而且學生太多對于讀書入仕的學子來說不方便;大人不妨重新選擇一塊地修建一所專門傳授各種手藝的書院,與縣學不沖突又好管理。”
明婳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南明不自在的挪開了視線。
明婳沒打算為難他,也是沒必要,“你說的有道理,可是修建技術學院的銀子從哪兒來”
“”
大人真狗。
南明無奈道“大人,反正您已經薅了商戶的羊毛,不如再薅一回或者讓百姓們湊一湊錢;最后不也是他們受益嘛大不了書院建立后承諾捐錢的人家一家一個名額。”
那得修多大去了整個縣城多少家庭,這位教諭心里沒點數嗎
“那這事兒就交給教諭了,教諭主管教學,想來是有經驗的;地方也不用特意去選多好的,就選在縣學旁邊就成,那不是還有一大塊兒空地嘛剛好夠用,修建好后教諭管理起來也方便。”想讓她再出頭,送他一個狗頭jeg。
南明
大人小小年紀,上哪兒學來的腹黑焉兒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