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巖洞雖然不小,卻哪里比的上天空中肆意遨游來的快活?
呼!
氣流鼓蕩中,顧少傷破空而起,與憤怒相互追逐著,劃過滿天風雪,向大興而去。
......
光陰如箭,日月如梭。
時間一晃,已經是顧少傷來到大唐世界的第二十多年了。
顧少傷登基也已經十多年了,二十年間,武經已經傳遍大江南北,無數的高手層出不窮。
文武科舉并行,人才輩出,已然將老一輩的世家門閥代替,成為當今天下最為龐大的體系。
戰爭中,十多年間,自伐滅突厥之后,顧少傷一戰平定自突厥被滅后的契丹。
更御駕親征,伐滅高句麗,一拳打死傅采林,高句麗舉國臣服,化為大隋一個州郡。
更有當今大隋軍中第一高手的太師宇文拓,領三千甲騎,大敗吐蕃,新羅!
諸多外族紛紛臣服,共尊顧少傷為“天可汗”!
而有了諸多戰爭所帶來的俘虜,近二十年間,大隋全境之內修建了數條大運河,貫通全國。
而河運取代陸運,大隋的經濟高速提升。
魔門方面,石之軒一舉壓服魔門所有高手,凡有作奸犯科之輩,盡數斬殺。
隨即,石之軒在顧少傷的授意下,將整個魔門改頭換面,恢復諸子百家,行走天下。
于朝堂之上,百家爭鳴,悄然打壓了崛起的儒門。
如今的大隋,國力之強盛,真真正正的成為了天朝上國,威壓海內。
遠超后世李唐時期的“貞觀之治”,當稱得上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顧少傷終于實現了他的諾言。
踏踏!
踏踏!清脆的腳步聲,回響在整個大殿。
顧少傷身穿五爪金龍袍,頭戴天子十二旒,在群臣擁簇之下,緩步踏過,邁上御階,踱步走向龍椅。
呼啦啦!
冕旒抖動中,顧少傷坐上龍椅。
自有宦官上前唱喏:“群臣參見,文成武德圣皇帝。”
御階之下,以太師宇文拓,左仆射石之軒,右仆射長孫崴為首的的文武百官,對著顧少傷三叩九拜,高聲唱喏:
“微臣參見文成武德圣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嗯!”
顧少傷透過旒珠俯視群臣,微微抬手:
“眾卿家免禮平身。”
“謝陛下!”
群臣轟然應諾,在太師宇文拓的帶領下起身。
站立下手的中年太監高聲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二十年間,足夠顧少傷改善吏治,三生六部制更加完善,加之海內生平,大朝會都僅是每旬日召開兩次。
“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
話音剛落,站于群臣正前的宇文拓,上前一步,說道。
“太師有何事要奏?”
顧少傷端坐龍椅,目光淡淡。
此時的宇文拓年近四十,一身家傳功法以及龍象般若功練至大成,一身武功早已經是大宗師級數。
加之一把軒轅劍,除卻顧少傷之外,即使是向雨田輕易間也不敢掠其鋒芒。
在顧少傷久未出手的世間,人稱天下第一,宇文太師。
宇文拓一展衣袍,躬身道:“日前微臣與左右仆射商討,已然定下新一屆武科舉的日期,定于九九重陽日。”
大隋的文科舉,是三年一次,武科舉最早也是三年一次,但后來卻發現并不可行。
畢竟三年時間也不足以武道有什么長足的進步,是以,舉行過三次之后,顧少傷就決定延緩了武科舉的間隔。
這第四次武科舉,距離第三次,已然九年之久了。
此次武科舉,顧少傷早已籌謀已久,當年撒下的種子,此時也該結出豐美的果實。
是時候采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