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此,雖然有冥傷的緣故,本質卻還是為了修行。
大羅金數遠非修行之盡頭,混元亦然不是,他來此,自然也是尋道而來。
“然也!”
佛陀頷首,道:“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凡俗眾生之中,包涵至道。老僧每每想來,都心生感動,見眾生皆苦,便忍不住垂淚。”
佛陀垂下眼簾,慈悲更盛,似有淚光。
其一手豎于胸前,一手緩緩攤開。
極樂之地,億萬佛土,無量生靈,浩瀚星河,盡在其掌心三寸之中。
以顧少傷的眸光,可以看到其內無數比丘羅漢開壇**,無數信徒虔誠叩拜,喜極安樂。
其中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景,人們隨意丟下種子,一日便可收獲。
無數天人在其中,無勞作之辛苦,也無任何苛捐雜稅。
每日只需誦念佛法,虔誠拜佛便可,美中不足者,不外乎,諸多雜念既無,自然也無陰陽之調和。
不需贍養老人,不需婚嫁,不需養育子嗣.......
“大和尚真慈悲也!”
顧少傷微微一笑,并非是諷刺,而是真心贊嘆。
佛法修行根植于人道,道法修行根植于天道,兩者不同,一講入世,一談出世,顧少傷雖然貼近道法,卻也不會看低了佛法。
不過,佛法無錯,修行佛法的修行者,卻不見得無錯。
便如佛陀,坐于靈山,俯瞰諸界,掌心一方極樂世界,其中極盡美好,狼不吃羊,人不吃肉,父慈子孝,相敬如賓。
這本意,不能說是壞的。
“不過,我不喜歡。”
話音一轉,顧少傷微微搖頭。
一入極樂,人再非人,而是天人。
天人者,無絲毫惡念,每一個人皆是溫良謙恭讓,比起世俗的和尚還要善良的多。
受到欺辱都不會想著報復,而是唾面自干,被人欺辱,還甘之如飴,這已然偏離了人的本性。
如李青山這般“魔性”深重之輩,都險些度化了執念,成為真正向佛之輩。
可想,若是凡人入內,本性將會受到怎樣的顛覆。
極樂雖好,卻不可適合人居。
“天地大同,共享極樂,無殺戮,無**,貪嗔癡恨愛惡欲,七情皆消,每日禮佛為樂。”
佛陀問道:“道友何以不喜?”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顧少傷同樣問道。
佛陀含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那大和尚,何以鎮壓齊天大圣?”
顧少傷眸光微動,再度問道。
若無私心,若無嗔怒,若無愛惡,何以鎮壓齊天大圣?
佛陀神色不變,含笑嘆道:
“世人皆苦,執念不消,看大圣沉淪苦海,老僧心中不忍。”
“放屁!”
孫悟空聽的無名火起,直氣的暴跳如雷,身后如火披風抖動不休:“我自偏執唯我,何須你渡?”
“確實是放屁......”
顧少傷點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