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就想著先停了給婆婆的孝敬錢,畢竟她覺得婆婆年紀還不大,而且又是在鄉下,也不缺吃的,不差這么幾個錢兒。
可是蘇建軍不這么想,他們哥兒四個是被老娘一個人帶大的,老四人還被抱著的時候,爹就不在了。
蘇建軍對于親爹的印象,其實都是模糊的。
那個年代,一個寡婦帶著四個小子,這日子過地何其艱難
還是后來大哥早早地入了伍,他們一家的日子才慢慢地開始好轉,可是也遠遠沒到了能天天吃飽的地步。
再后來,他也有幸參了軍,至少家里頭不用再供他的口糧了,這倒是讓三弟四弟能吃飽了。
可是同樣的,家里頭也就等于是少了一個壯勞力。
蘇建軍覺得這輩子他啥都可以不要,唯獨不能不管老娘。
當初最難的時候,他可是親眼看著老娘去拾廢品、去給幾位長輩家磕頭借糧的。
那會兒年紀小,還覺得他娘的做法實在丟人。
可是后來長大了,才知道他娘是有多偉大。
那會兒家里頭的進項,除了來自于種地之外,就是他娘那一手精湛的繡技了。
一連多少年,他娘都是在煤油燈底下熬著做繡活,要不然,他們兄弟幾個也不可能全都在蘇家活下來。
因為孝敬錢的事兒,李麗跟蘇建軍鬧地不痛快,可是也知道不能忤逆了自家男人,所以就把怨氣都撒向了婆婆。
等到兩個兒子大一些了,蘇向陽也能做飯照顧弟弟了,蘇建軍就托了關系,給她在火車上找了一份兒食堂的工作。
李麗只有小學學歷,別的工作也干不了。
就是推著餐車在火車上來回走動,這活其實也不算辛苦,就是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
原本也算是太平。
直到李麗工作一年多以后,蘇向安的頭被打破了,學校聯系不上人,這才找到了蘇奶奶。
當時蘇奶奶和蘇建業都去了。
一問才知道,把蘇向安的頭打破的,竟然是蘇向安的親表哥。
也就是李麗親哥家的兒子。
這下子,可是捅了馬蜂窩了。
蘇奶奶雖然是人在鄉下,也一直收著孝敬錢,可是這么多年,她也是時常給老二家送些糧食來接濟他們的。
哪成想,李麗竟然偏幫著自己親哥親侄兒,還非說是蘇向安自己惹事兒才挨的打。
因為這個,蘇奶一回動手打了蘇建軍。
李麗是兒媳婦,她不好動手。
可是蘇建軍是自己的親兒子,老娘教訓兒子,誰也說不出什么來。
因為這一巴掌,李麗被嚇住了,也是頭一回見識到了老太太的威力。
那一回,蘇向安直接被蘇奶奶接回到鄉下好好養了將近一個月,這才又送回到縣里的。
而李麗也因為這件事,沒了火車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