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這天,蘇建業收到了蘇建民寫的信,說是準備今年帶著孩子回來過年。
蘇建業對此只是微微撇嘴,覺得并沒有什么好期待的。
以后這個三哥沒回來的時候吧,偶爾還會想想他,再早些時候沒有他消息的時候,那會兒是真擔心他在外頭過得不好。
后來知道他在外頭有工作了,成了工人了,也是打心眼兒里為他高興。
可問題是,后來蘇建民只是偶爾寫封信回來,只字不提孝敬老娘的事,也不提回來探親,蘇建業就對這個三哥有了意見了。
也就是后來得知大哥揍了他一頓,而且他也給家里寄了一百塊錢,蘇建業覺得這個三哥或許還能指望一下。
再就是這回蘇小云過來惹的麻煩,蘇建民在這里被教育了一頓之后,能想起來給老娘寄六百塊錢,這就算是還有救,不是冥頑不靈的那一種。
不過,即便是對蘇建民的印象好轉了一些,也不代表了他就真心實意的歡迎他們一家子。
現在想起來給老太太拜年了,早干嘛去了
大哥家就不說了,蘇向前因為是當兵,身不由己,沒辦法回來,但是大哥每隔幾年攢了假期就會回來看看娘和親人們。
大嫂丁心蘭是醫生,早些年的時候還跟著大哥在邊防上,不說平時忙不忙了,只說那個條件就是相當艱苦的。
再后來他們調到京都軍區,聽大哥說大嫂沒有在家里過一個安生年的,能大年三十兒在家里睡個安穩覺,都得是燒高香的事兒了。
都是為人民服務,而且雖然大嫂這么多年沒回來過,但是不管是東西,還是錢,樣樣不少的往家里寄,可見是用了心的。
而且向東和英子結婚,人家還給寄了那么好看的喜服回來,這大伯母當的已經是相當盡心了。
二哥二嫂算是離得近的,每個月的孝敬就不說了,蘇向陽和蘇向安也是時不時地就回來住幾天,二嫂以前雖然是不太靠譜,可是現在也明顯比以前強了。
偏就是三哥這一家子,一直沒個動靜。
跟大哥比,三哥兩口子算是離得比較近的了,而且這工作也明顯比大哥他們更輕松,時間上更充裕,可就是抽不出時間來探親,咋比首長還忙呀
蘇建業收了信,也沒當回事兒。
倒是趙紅梅晚上念叨了他幾句。
“三哥三嫂既然回來過年,那就是有心要在娘跟前盡盡孝的,你也別太端著,畢竟人家大老遠的回來一趟不容易,大過年的,別讓咱娘跟著心里不痛快。”
蘇建業心里還是不舒坦,哼了哼“你說他是咋想的這么多年都不知道回來,這回想著回來過年,估計也是看咱家日子起來了,不像他想像中的那么窮了,才愿意搭理咱們”
趙紅梅沒接話,說實話她也是這么想的。
可是她一個當弟妹的,這話不能說,要不然顯得跟挑撥他們兄弟關系似的。
“行了,你也別多想,他們愿意回來就回來,咱們總得收拾兩間屋子出來吧”
“嗯,英子以前住的那間屋子,現在是軟寶住著呢。向東和英子回來,就住向東那屋。大哥大嫂不回來,就讓三哥他們住那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