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魚,有兩條呢,她尋思著自己可以拿東西跟她換一條。
沒成想,人家是想著一大家子一起吃呢。
既然是這樣,那她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了。
趙英子這話自然是半真半假。
在蘇家生活了這么多年了,家里人是啥脾性,她還能不知道
公爹能帶兩條魚過來,那就表示家里頭還有呢。
所以趙英子打算一條在外頭凍著,一條晚上直接就紅燒了,正好給向東補補。
他們兩個人吃這一條魚,還是剛剛好的,也不用準備別的菜了。
至于剛剛那位大姐說他們兩人吃一條吃不下,其實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這樣,一條魚要七八口人吃,才覺得比較劃算,一人吃上兩塊魚肉,就已經很好了,難道還想著自己光吃魚吃飽不成
別人不敢想的,在蘇家卻是很平常的事。
趙英子給留了好幾斤的元宵,蘇建業也沒提要給她錢的事兒。
都是一家人,總是錢來錢去的,那才外道了。
而且今天是過節,兒媳婦給自己家留了元宵,這是孩子們孝順呢。
這會的元宵可是稀罕物,特別是對于鄉下來說,很難買到的。
鎮上供應的元宵總共才十幾斤,這么多的大隊,哪里夠人搶的
蘇建業這邊兒倒好,直接一人就提回來六斤呢。
他們爺兒倆拿了元宵,就去服裝廠門口等著了。
門口的大爺也認識他們了,直接就把請進了屋,烤著火,聊著閑天兒。
至于元宵,自然是被蘇建業放在了車前面的簍子里,反正就停在眼皮子底下,也不怕人偷。
等趙紅梅出來,一家三口跟大爺道了別,又他留了五個元宵,可把大爺給樂壞了。
回到家,蘇奶奶看了看,覺得這個不好分。
趙紅梅提議道“娘,要不咱們干脆煮了之后給二爺爺和三奶奶那邊各送一碗過去,咋樣”
蘇奶奶一想,這主意好。
“成,就這么辦。”
蘇小軟的空間里不缺元宵,只是也沒必要總是往外拿物資,而且這又不算是必需品。
不過,蘇小軟還是趁著去蘑菇屋看料包的空當,給三位老人家送了十五個元宵過去。
超市的冰柜里有袋裝元宵,也有散裝的,蘇小軟直接就拿的這種散裝的,主要是因為這種看起來做工沒有那種袋裝的好,也更符合現在這個年代的東西樣貌。
元宵煮好之后,蘇建業和蘇向南兵分兩路去送了。
用竹筒裝的,上面還有一個蓋子,既防止別人偷窺了,還能讓它涼得慢一些。
先煮的這一鍋,特意下了兩種餡,就看他們的運氣能吃到哪一種了。
三奶奶瞧著送來的元宵,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
“我一個孤老婆子了,不值得你們這樣念著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