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只是表象,當采訪開始的時候,整個人好像就完全變了個樣子,兩只眼睛都是亮閃閃的,果然認真工作的人是最有魅力的。
蘇小軟也沒有刻意藏拙,把自己一開始因為好奇而瞎琢磨,一直到了后來又得到了家人和老師的支持才慢慢有了一些小成果的經歷都細說了一遍。
江記者一邊快速地記錄著,一邊時不時地看一眼對面的這位小姑娘。
“蘇同學,我想問一下,這些蘑菇種植技術你有想過要把它發揚光大嗎讓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它帶來的好處”
“我只是一個學生呢,江記者問的這個問題也太尖銳了吧”
話落,屋內幾人都淺淺笑了。
蘇小軟頓了頓,又道“其實去年在我們紅星大隊也只是一個試驗階段,包括現在,我們仍然不斷有新的菌類在開始培植,這都還處于試驗階段。去年秋,我們在為民大隊也建立了蘑菇種植基地,只是面積沒有紅星大隊這里大,種類也有限。
總體來說,就是我們現在的能力還是有限的。而且我們自己也處于摸索的階段,從蘑菇的生長期,再到它的產量和品種等等,我們都需要不斷的試驗來達到更好的要求。
不過我聽說謝書記有意在公社的其它大隊慢慢推廣,這不僅需要人力和物力,還需要技術上的支持。去年我們已經幫為民大隊建立起了蘑菇種植基地,今年的話,應該也會幫助兩個大隊完成這方面的籌備,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習,急不來的。”
江記者抬手推了推眼鏡,也明白她說的有道理,既然是技術,那就肯定不是什么人都能學得會的。
而且,這還涉及到了一些原料,據說蘑菇想要長得好,也是得挑地方的,要不然做不出菌包來,拿什么長蘑菇呀
之后江記者又問了關于黑木耳的一些事情。
“黑木耳的培植比蘑菇可難多了,普通的木耳,也沒有這黑木耳如此費心。別的不說,只說這黑木耳對于其材料以及地點的要求,就很苛刻了。”
江記者兩眼放光“能再細說說嗎”
蘇小軟點頭“當然可以。首先對于耳場的選擇,主要的條件就是通風以及陽光是良好的,同時便于進行排灌,要注意與污染源遠離。比如說周圍不能有化工廠或者是其它類似的場所。
之后對耳場進行建設,要注意床架是選擇鐵絲進行架設,可以讓原材料更加節省,通風以及透光的效果更好,并且可循環利用。
噴水的設置主要是架空處理,可以讓噴水的效果更加均勻,也能讓水資源更加節省,噴水設備需要在排場之前布置好。
其實這次關于噴水的設置,我們也是請了省城的兩位老師幫忙指導,才能做出來的。我們把耳場建在了山上,離水源倒不算是太遠,只是如果一直用人工來噴水的話,可能會不太均勻,而且也太浪費人力了。
所以我們請了兩位老師幫忙,再加上用了竹筒等一些本來就有的材料,總算是完成了這一項,也算是就地取材吧。”
江記者聽得頻頻點頭,能想得如此長遠,而且還考慮到了節省人工成本,這小姑娘可真不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