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軟心虛地笑了笑,拿手虛掩在唇邊咳嗽了兩聲。
“伯伯您看,這就是我在院子里試種的了,其實這種用短木段和邊角料栽培的法子,應選擇在林下最好。
而平地栽培,應選擇以高粱玉米套種。黃瓜、窩瓜、絲瓜架下,葫蘆架下。在地下挖一條溝,長度不限。把木材用刀砍成魚鱗口,把木材間隔兩公分擺在溝內。把榛蘑菌種掰成桃核大的小塊兒,放在木材縫隙中間,一平方米用菌種一袋左右。然后在木材上覆土,厚度兩公分左右吧。”
蘇小軟說完,又退了一步,然后從口袋里掏出她的小本本。
“如果土壤比較濕潤就不用管它,如果土壤干燥,應先澆些水再覆土。至于能出菇多少,我目前也說不好,但是很明顯,產量比香菇和平菇的出菇量都低。”
其實,蘇小軟是知道的。
如果是早春栽培,到秋天就能出榛蘑,但第年出得比較少,二年三年進入旺產。主要在秋天,而且氣溫不宜超過二十度。
如果氣溫達到適合的出菇溫度,還沒有出菇,那應當大量的澆水,增加濕度刺激出菇。
但是這些話,她暫時不能說。
還得慢慢來,省得再暴露了自己。
“伯伯,您再看這邊的,這個是用玉米芯栽培榛蘑,玉米芯取材容易。營養豐富,成本低。就目前我實驗的結果來看,選擇玉米芯整個玉米芯最好。”
蘇小軟又進一步解釋道“因為這個成本低,所以我在實驗的時候最開始用的只有幾斤玉米芯兒,后來看到有成果,所以就又做了更仔細的數據分析。
如果換算成一百斤玉米芯兒的話,要加二斤生石灰,加一兩殺菌劑。浸泡吃足水,直接平鋪在地面,厚度大概在十公分。但是它們中間應當有一定距離的隔條縫。因為原料太寬,發菌時容易產生熱量燒菌,這一點,我也是聽省城來的兩位老師說的。
而且選擇地面栽培,主要是怕夏天雨水過大,將原料泡爛。如果地勢比較高,雨水不大的地區,可以采用挖溝法栽培。挖溝法栽培,保濕好,產量高于地面栽培。
對了,這次榛蘑能培植成功,還得多謝兩位專家老師呢,如果不是他們不吝賜教,還特意拿了好幾本相關方面的書籍給我看,我也弄不出來。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專業上的操作,也是他們兩位老師幫我一起完成的。”
蘇小軟沒有貪功,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而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她可以選擇低調,但是不能讓人不知道她起到的作用。
蘇國安果然很贊賞地點了點頭,暗道這丫頭不貪功,這種時候如果她不說,誰又會想到那兩位專家
畢竟這個是在蘇小軟自己家里頭培植成功的,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蘇小軟自己家的,就算是她不提,那兩位專家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出來攬功的。
就沖著這一點,蘇國安就相當看好蘇小軟。
果然,蘇國安將這件事情仔仔細細地報到謝文那里去的時候,謝文對蘇小軟的印象就更好了。
這么小的年紀,就知道做人得本分,且不能過于看重名利,可見是個有大格局的姑娘。
“兩位老師的心血咱們不能忽視,可是蘇小軟同學在這里面起到的作用更大,咱們公社也該給予一定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