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每年公社組織的掃盲班,又有幾家是心甘情愿讓家屬們去的
這會兒,沒同意的那些家庭,這氣氛自然就低迷了下來。
可是又能怪得了誰呢
好在,紅星大隊里頭,一家子全是文盲的,還真地是不多見。
頭一批工人,招的都是紅星大隊的社員,而且還要統一參加培訓。
而負責他們的培訓工作的,就是宋有成和肖然了。
蘇建業考慮到了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艱難,跟蘇國安提了之后,就私底下找了宋有成。
宋有成畢竟是年齡擺在這里了,而且確實也有著足夠的經驗,所以經他這么一提,宋有成就主動開口說愿意帶兩個學徒工。
蘇建業對此很滿意,這兩個學徒工,一個是蘇國安的親侄子,還有一個是余家人。
兩個年輕人都是初中畢業,最起碼能識文斷字的,先讓他們跟著宋有成一段時間之后看看再說,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那就再選人。
肖然也被塞了兩個徒弟進來。
只不過肖然要帶的不是負責維修組的學徒,而是生產線上的全能工人,這樣以后可以讓他們當個小組長之類的,也避免讓肖然一個人太辛苦。
對此,肖然也覺得很合理。
而肖然帶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是蘇家人,還有一個是孫家人。
不知不覺間,在看似公平的招工程序內,蘇家人都不聲不響地占據了重要位置。
當然,就算是后來有人反應過來了,也無話可說。
畢竟,不管是后來買設備出錢的,還是這種種的技術,都是蘇家人弄出來的,他們這些外姓人跟著吃口肉就該著千恩萬謝了。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不允許私人干買賣,他們這些外姓人又哪里能沾得了蘇家人的光
所以,現在能沾到一點兒光,那就知足吧。
事實上,現在蘑菇加工廠需要的人手顯然是不夠的。
可是因為他們目前的人力有限,所以這第一批,也只能先培訓這么多了。
等到第二批的時候,應該就有經驗了。
蘇建業是廠長,王梅則是進廠任廠里的辦公室主任,蘇國安的大兒子則是進廠里負責蘑菇醬這方面的技術工作。
所以,蘇國安家就等于是有兩個人進了廠工作。
不過因為其中一個是技術工種,所以不受限。
蘑菇加工廠的第一批工順利培訓完之后,全部上崗。
他們暫定為工作一天十個小時,每小時記一工分,也就是說每天可以拿到十個工分,至于后續怎么安排,還得看廠里的效益如何。
罐頭加工這條生產線上則是最后開始投產的。
因為包裝問題才剛剛得到解決。
這還是蘇建業又跑了一趟隔壁縣,總算是給他們弄到了合適的罐頭包裝。
而蘇小軟則是早在數日前,就和宋有成一起根據他之前的筆記開始試驗蘑菇罐頭的湯水配比。
兩人經過無數次的調試,最終確立了蘑菇罐頭的湯汁配比方案。
第一批蘑菇罐頭,被順利地帶到了縣供銷社正式上架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