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門都高居票房榜榜首,并在第十一天時突破了千萬觀影人次,如果說與神同行2時姜如初還只能算是參與者,這次她可是實打實地成為了“千萬導演”。
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不多,藝術性有時就意味著曲高和寡,但代價卻似乎不太一樣,它的欣賞門檻并不算高,即使看不到導演最深層次的意圖,觀眾們依然可以從精巧的懸念設置和血脈噴張的復仇畫面中獲得快感。
上一次因為視角被圈粉的電影博主又出了幾期視頻分析代價中那些耐人尋味的細節。他連著看了好幾遍電影,即使如此卻依然對最后的結尾感到震撼。
姜如初拍攝懸疑片的手法極為高明,以至于就算他知道了謎底,依然會為這個揭開謎底的過程感到頭暈目眩。
“我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部電影,坐在電影院后排看第四遍代價的時候我胳膊上依然會冒出雞皮疙瘩。
姜如初導演不愧是細節狂魔,之前看演員訪談的時候崔英哲說他離開監獄時和李正宰的那場對手戲拍了將近五十遍,當時還有人說姜如初導演太苛刻了,但真正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那個鏡頭有多么完美尹俊赫臉上的陰影、他嘴角的弧度、看向李正宰的眼神,完完全全把這個復雜的角色演活了。我還特意找了崔英哲以前的作品,他的演技不能說是進步很大,只能用脫胎換骨來形容。
這部戲里就連李正宰的演技都有了很大突破,姜導真的很會調教演員。我倒希望像姜導這樣苛刻的導演能多一些,至少對觀眾很友好,不要什么亂七八糟辣眼睛的演技都給過,演員被罵得那么狠,導演也得擔一半責任。”
電影博主吹起姜如初來滔滔不絕,能看出他確實是忠實粉絲了。他在代價劇情的解析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因此每期視頻光是腳本就能寫出好幾頁,幾乎像是在完成研究論文一樣。
“很多觀眾都對電影的最后一幕印象深刻,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結尾,因為它把主題升華到了另一種高度。
在看到一半時,我以為樸雅慧是在對警察復仇,但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并不是不恨尹俊赫。女兒的死帶給她很大的打擊,可難道她就對丈夫的死亡無動于衷嗎尹俊赫說她的丈夫是自愿赴死的,然而當一個人被逼到只能用自己的命換取金錢的時候,自愿這個詞本身就不存在任何意義。
互助會這個組織是慈善還是犯罪我看到網上有一些爭論,但其實姜如初導演已經在最后一幕告訴了我們她的答案。尹俊赫可以用錢換取受害者的命,自然也會有能出得起更高價的人買下他的“自愿”,他與受害者的“自愿”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究其根源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剝削。
互助會看似給了那些走投無路的人一根救命稻草,實際上卻是把他們推入了深淵。鄭明秀這個角色在電影里是引導韓東燁發現真相的線索,姜如初導演卻沒有把他當成一個工具人。他在家門口看著母親顫顫巍巍被帶上車的那個鏡頭看哭了很多觀眾,不過我去看了網上的影評,好像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姜導拍攝這個鏡頭的目的。
黑洞洞的車門、炙熱到近乎刺眼的太陽、離開的老人、留下的中年男人和孩子,這種強烈的對比的確令人感到悲哀。但別忘了,姜如初不可能安排任何一個廢鏡頭在電影里,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臺詞都會有它存在的意義。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理論更多的選擇不一定會更好。當鄭明秀的母親得知可以用自己的命換取孫子的命時,她看似有了選擇,實際上卻是被道德隱性迫使著做下了這樣的決定。
她是自愿的,是被迫自愿的。
就像最后的尹俊赫一樣,只不過這種“被迫”更加隱晦罷了。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姜導會把電影取名為代價,她指的是正義的代價嗎,還是犯罪的代價尹俊赫付出了代價,樸雅慧付出了代價,韓東燁的正義崩塌時也付出了他的代價,可是最后那個連臉都沒露的男人卻只是拿出了一點對于他來說微不足道的金錢。
女主人公最后的復仇是成功的,也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