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情況還不止呢,謝氏身子骨弱,又是晚育,生了曹睿之,沒多久就過世了,曹氏滿門都在外打仗,這孩子沒人照顧,完全交代給那些個下人曹穆之又不放心,故而曹睿之是被抱回當時的定康王府養大的。
也就是說,在永明帝和曹穆之還沒有自個兒的孩子的時候,他們就一起養大了曹睿之。
那時候的永明帝還只是個封地偏遠的定康王,他有大把大把的閑暇時間陪著愛妻和妻弟,硬要說,他們三人就跟一家三口似的。
等到先皇嫡子和長子之間的形式勢同水火,開始不相容,才三四歲大的曹睿之又正是小孩兒最純潔最貼心的時候,他在日常的成長中,給過日子苦悶的永明帝數不盡數的開懷。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劇本設定的原因,曹睿之年幼的時候,似乎還疊加了“錦鯉buff”。
所以后期永明帝加入奪嫡之爭的過程中,曹睿之還曾三番五次地幫他規避過一些要命的風險
雖說這些事情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乍一聽都似乎只是巧合罷了,但是對于永明帝而言,他這親手養孩子一樣養大的妻弟,不就是他們夫妻兩的寶貝小福星么
這樣的buff疊加下來,永明帝就成了個寵弟狂魔,曹貴妃還努力想要掰正曹睿之呢,永明帝卻總覺得小孩兒鬧騰是正常的,有他這么個當皇帝的姐夫在,妻弟就算是捅破了天,他也能兜得住。
曹睿之作天作地,作的天翻地覆海水倒灌,結果他居然是到最后才被五馬分尸的,可見永明帝這位姐夫功勞真是不小
至于湛兮剛剛提到的三年前的“國舅稱呼”的事件,那更是簡單了。
永明帝的真愛是自己的發妻曹穆之,和以王氏為首的山東士族之間的合作聯姻,導致了今日的場面,他倒是沒有要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想法,否則他就不會當機立斷冊封大皇子為太子了,但是,讓他的元配歸正也不行嗎
那還真不行,那群士族心眼子比篩子都多今日你要原配歸正,來日是不是就得讓太子讓位,讓真嫡子歸位啊元配歸為,就是不行除非你答應,元配歸正,不廢太子
時過境遷,二皇子又漸漸長成了,人心本就是偏的,永明帝這些年沒點別樣的小心思還真不太可能,他不是那些個口花花、說話如放屁、不爽就殺頭的皇帝,他答應不了這個條件。
故而這事兒扯皮扯了好些年了,形勢比人強之下一直沒個結果,永明帝本就愧疚無比,深感自己對不住發妻,愧對恩師,虧待了謝氏和曹氏。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士族還要強勢打壓曹貴妃一脈,逮住一個奉承曹睿之的小癟三,上奏曹氏有不軌之心,恐覬覦皇位,因為這個小癟三居然管曹睿之喊“國舅大人”
國舅,那是指當朝太后或皇后的弟兄。你曹穆之還不是皇后呢,你就敢讓人管你弟弟喊“國舅”,你什么意思你們曹氏謝氏,是不是準備要造反啊
這簡直是欺人太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不過不等謝氏曹氏做出反應,憋了好些年的永明帝當場就炸了。
他在朝堂怒斥了這些混球兩個時辰不止,期間少不得罵出點“這江山是我李氏江山,還是你山東王氏江山”“究竟是曹氏有不軌之心,還是你們想造反”“朕是不是應該摘下冠冕扣你們頭上去啊”等等誅心之言,逼得山東士族不得不丟出幾個棄子,斷幾條胳膊給永明帝消消火。
而期間,永明帝也再三強調曹氏乃其發妻,曹睿之幼年在他們夫妻二人膝下成長,他就是可以被稱為“國舅”
當然,永明帝也沒太過火,還稍稍做了退讓,說了句王皇后她哥廣平侯你也能稱為“國舅”。
廣平侯“”
謝邀,我想我不太需要“國舅”這等一沒兵二沒權三沒錢的虛假榮譽稱號。
打那以后,湛兮就是板上釘釘的“小國舅”了。
但是實話實說,這并不是什么值得快活的事情。
曹穆之有發妻元配之實,而無皇后尊位之名,為了安撫曹氏和謝氏,山東士族做出了點讓步,讓曹穆之的親弟弟曹睿之有了“國舅”的名頭
這算什么,搶走你一個大西瓜,還準備把小芝麻碾碎,眼看著你要兔子急了要咬人了,不得以只好大發慈悲地把小芝麻還給你
思及此,湛兮搖了搖頭,罷了罷了,管他們怎么叫,他注意力放在猥瑣發育養娃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