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恪聞言,有些失神地望著自己的畫“是啊,已經第九年了可是二弟,難道我非得中狀元不可嗎我若能下放為一方小縣令,也可護佑一方平安啊”
譚勇欲言又止,最終選擇了閉嘴,他要如何才能告訴崔恪呢,在地方豪強的群狼環伺之下,理想抱負不是“縣令”能夠實現的
最好還是能通過國舅爺,爬上謝太師的船啊他徒孫都是中書令了明明有一步登天的機會,難道要他就這樣看著兄長放棄嗎
紫微城,立政殿。
永明帝擔憂地看著謝靈云“老師,您的意思是要打算再收徒弟嗎”
他倒是不在意謝靈云收不收徒弟,收多少徒弟,但他擔心謝靈云的身體,謝靈云畢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了,又舟車勞頓了那么一遭,哪兒還有什么精力去培育徒弟啊再說了,謝靈云這個歲數這個地位,他恐怕連徒玄孫都不少了。
而且撇開帝師的身份地位,謝靈云還是他愛妻僅剩不多的親人,他哪能不擔憂對方的身體
不過很快,永明帝的心又松了下來,因為謝靈云擺了擺手,笑吟吟地說“老夫不收徒啦,老咯,沒這個精力。”
“那老師您的意思是”
“老夫走了幾家書院,感覺甚是不錯,然而這京都卻沒書院,”謝靈云撫了一把胡子,自在道,“這書院也不好辦,耗資甚大不說,還需有人勞心勞力,老夫思來想去,不若就由你來辦吧”
“朕”永明帝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對啊,你來辦,”謝靈云頷首,肯定他沒聽錯,又笑瞇瞇地說,“這幾日老夫從金童子那兒得了不少啟發,這孩子的某些想法甚是精妙。”
大雍朝繼承短命的前朝開創的所謂“科舉”,其根本目的在于打破世家大族對知識與官場的壟斷,讓大雍朝的階層結構能夠流動起來。
“科舉”當真是一個絕妙的發明,它既能限制世家大族無限膨脹與永世輝煌,又能給予下層的人們以突破階層的機會,讓最高統治者皇帝,打壓門閥世家、加強中央集權之余,又能得到更多的人才,以及更穩定和諧的天下。
而謝靈云一大把年紀還在搗鼓的“書院”,那更是知識與受教育門檻下移的重要渠道,是讓更多的人能突破階層,打破世家壟斷權力的機會。
可是湛兮的話,卻讓謝靈云似乎看得更遠了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會參與科舉,它到底無法徹底覆滅門閥士族的。
經年之后,科舉也會有它自己的弊端,諸如所謂“同年”“座主”“門生”到那時候,它又或許反而會培育出新的一批要被推翻的高山。
當然,那是后人該憂愁的事情了,如今之計,還是要想辦法讓湛兮口中那些真正的“有能之士”,能夠得以進入官場,為永明帝效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而他們之中很多人,是根本沒辦法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這不只是湛兮說的“大字不識幾個”的問題,哪怕是能識文斷字,他們很多人的“詩才”也是不夠的。
而哪怕是有“詩才”的人,詩才也不足夠頂尖,又身無長物,沒錢行卷,沒家族背景幫忙營造名氣,那也照樣中不了科舉。
這就是湛兮說的“我們要想辦法擴寬競選人才的渠道。”
對,謝靈云今日所謂的“皇家書院”,就是讓永明帝再擴充一個小小的階層流動的渠道。
大雍朝劉氏皇族依靠門閥士族而謀得了皇位,它立足的根本就是地方豪強、門閥士族的擁立,時機未到就暴力搞廢地方豪強,便也是在摧毀大雍朝的根基。
如湛兮所說,只有如春風化雨一般不動聲色地換掉大雍朝的根基讓它由“世家共治天下”變成“士大夫共治天下”,才能令天下更加“活”起來。
而現在還不到和門閥士族們撕爛臉的時候,永明帝只要創辦皇家書院的時候,稍稍退讓些許,允許某些頂級的名門望族有固定的名額,他們就不會對永明帝和謝靈云打算搞什么“天子門生”有太大的抵觸,因為他們本身也是得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