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兮心道皇帝就是這么個很“狗”的物種,那情緒,比云霄飛車都難操控。
永明帝立即滿臉不愉地表示吐蕃土地貧瘠,種不了佛祖的金婆羅花。
這是直白的拒絕,爭達梅巴知道自己不可能一次性就成功的,他還想要再爭取,卻不料這時候忽然有人在筵席外高聲喊道
“公主善水公主最尊貴的金婆羅花的轉世,您愿意見一見佛祖迷途的信徒,為我解答一點點小小的疑惑嗎”
來了
二皇子吞下了這只雞的最后一個雞翅,他八分飽了,好了,滿足了
太子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簡直匪夷所思。
不說他專門下令禁止過,就說那吳佛憐,那樣虛弱嬌柔的身體,被打了二十大板,大白天還不知道怎么跟出營地的,如今居然還有精力爬起來搗亂
湛兮一聲輕嘆“還好沒病他今早出去了就沒回來,不然估計要憋不住直接給這廝幾刀了。”
吳佛憐那番話,不啻于是將善水公主架在火堆上烤,善水公主焉能不同意
于是,吳佛憐靠著自己的厚顏無恥,得到了永明帝臉色鐵青、語氣冰冷的允許,進入了筵席的現場。
吳佛憐顫顫巍巍地行禮過后,徑直向善水公主發難“佛為覺者,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頓悟,因而為佛,而今佛門眾人并不自悟于天地自然,反倒
沉浸于佛經中,以求成佛”
善水公主安靜地聽著。
吳佛憐越說越快,宛如背書“請公主殿下為在下解惑,若非悟,如何成佛若以求,又豈能謂之無欲無求”
善水公主并無半點慌張,她只是雙眸含著淡淡的笑意,看了吳佛憐一眼,那雙眼睛,似悲似憫,看得吳佛憐拳頭緊握之后,她才輕聲答道“眾生千面,悟性不一。佛祖以悟,故而為佛,然并非眾生皆有此悟性”
“佛悲憫眾生,闡述大道真理,欲要普度眾生于苦海之中,故而留下經典無數,引悟性參差之眾生先以求,而至佛門門檻,積累之后,方能開悟。”
“此謂之,以求而至于無求。”
“求悟之心,再是純真不過,非執非嗔,如何令小公子如此排斥人生在世,行而知之,正如佛理大道,至繁至簡,至難至易,若無指引先起此求之心,苦海眾生,又豈能看見彼岸佛門呢”
先求,后悟。先行,后知。
善水公主受教于鑒慧方丈,那是一個驚艷絕才之輩,昔年遠走佛之發源地天竺,受教于一百歲高僧手下。
欲要歸大雍時,天竺國王為鑒慧方丈連開十日辯經大會。
夸張地說法是鑒慧方丈十日獨辯千人而不敗
善水公主哪里會輕易落敗,哪怕吳佛憐是在背。
他們的辯論在持續,眾人一開始還對吳佛憐非常不滿,可是漸漸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辯經的內容之中去了。
可是,湛兮的專注力,卻在吳佛憐的身上。
他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東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