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佩服太子的這等過目不忘的天賦神通,一個遠離皇都十幾年的,過去式的人物,他都能對其人的人生履歷知之甚詳。
湛兮聽了許多當年皇都的風云變幻之后,一時之間破有些唏噓似乎再如何權傾一世的人,都會隨著其所追隨的帝王的逝去,而變得暗淡無光。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外如是
二皇子窩在他懷里昏昏欲睡,問“那這個人他是死了嗎他變成鬼了有怨氣,入我夢嚇唬我”
“他離開皇都了,自此不知所蹤。”太子反問,“二弟為什么會覺得他已經死了”
“像他們那樣的人,不是都死得很快嗎而且通常會死得很慘。”二皇子滿不在乎地說。
太子聞言,神色微怔像他們那樣的人像是他們那樣,給帝王當刀的人么
“他或許沒死,”太子思忖過后,輕聲告訴二皇子,“我數了一下,像他們那樣的人,阿翁一共用過五個。楚王世子不是第一個,不是最后一個,但是他唯一一個全身而退的人”
太子的聲音變得更輕了,輕飄飄的像是天空中散漫的云“他是唯一一個,提前離開皇都這權力場,自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人。”
湛兮神色微動,笑著捏了捏太子的臉蛋,問道“聽小青雀這話,你莫不是覺得,先帝對李問真的疼愛都是真的”
“為什么不是真的呢”太子認真地看著湛兮的眼睛,重復問道,“為什么不能是真的呢”
在太子看來,楚王世子的出身很復雜,但總體并不好。
雖說李問真父親是先帝唯一的胞弟,又得當年的慈瑞太后的寵愛,但他的母親到底是個不被主流接納的人。
而楚王世子李問真本人就更糟糕了,一出生,就被玄德天師怕批命為“天煞孤星”。
聽聞起先,楚王夫婦是不信這個邪的,一直到隨著夫妻二人陪伴自家乖兒子的時光越多,他們距離閻羅殿的大門就越近
李問真百日后,為避免李問真背負上克死父母的兇煞之名,楚王夫婦聽從玄德天師的建議,離開皇都,游歷天下,努力為受苦受難的眾生鳴不平,以此為李問真積德積福。
自那以后,楚王夫婦不再輕易與李問真見面,甚至在李問真的一生中,他懂事后,怕是沒怎么見過父母的。
太子從前聽說李問真這個人的時候,心中甚至覺得這廝比自己還可憐,他有父母,有父母的愛,但是所隔山海,見不到,摸不著,還不如他這個生來喪母的太子,至少有弟弟陪伴,阿耶從不冷落。
雖說李問真的天煞孤星的命,不自知的時候就讓周圍的人受牽連極多,世人不愿接近,但也有人不懼這命格的。
比如福澤深厚的慈瑞太后,比如自稱為真龍天子的皇帝當時的先帝。
李問真被慈瑞太后接入了皇宮,親自撫養長大,先帝是個孝子,每日都會向母親請安,
比起他那一群兒子,他見李問真的次數更多。
而且,李問真是他的侄子,不是那群生下來就注定威脅他皇位的兒子,又憐惜這個孩子的命格和遭遇,先帝自然是對李問真甚是厚愛。
太子覺得,先帝對李問真的寵愛是真的,李問真對先帝的報答也是真的。
因為先帝最初并沒有要李問真走上那樣一條路的意思,那種路不是給無子孫后代的太監準備的,就是給那等無后臺無背景的、甚至是罪臣之后等等容易選拔為有能力的“孤臣”的人準備的。
那不是宗室該走的路,更何況李問真還是炙手可熱的楚王世子。
李問真是自己走上那條路的。
太子從廣平侯的口中知道,在李問真九歲那一年,有人膽敢劫法場,消息傳達皇宮的時候,李問真主動請纓,先帝起先,或許只是給他出宮去玩的機會。
但最后,李問真提著幾顆血淋淋的人頭,興盡而歸。
上一代廣平侯是如此形容那時候的場景的“似銜骨而歸之犬。”
旁人或許理解不了李問真為什么非要走那樣一條遍布荊棘的血腥之路,但太子能理解,或許在李問真看來,走上那條路,就是給了先帝最大的幫助,為他分擔了最大的憂慮,那是他能做出的,最好的報答。